都匀第六完全小学:
文明,是日常里的“默默生长”
![]() |
| 都匀六小“迎国庆贺中秋”“班班有歌声”歌咏比赛。 |
![]() |
| 扎染工坊。 |
本报记者 郝梦
5月23日,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命名的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中,都匀市第六完全小学在列。
立冬已过,校园里那株老银杏叶色尽黄,有的已随风飘落。走进这所办学67年的老校,会发现文明不是抽象名词,而是“润泽教育”在日常运行中不断生成的具体结果。
德育做进心
“我们追求的文明,不是‘被要求做到’,而是‘我愿意这样’。”都匀六小党总支书记蒙镇泓告诉记者。
学校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德育体系,把思想品格教育做“长时段渗透”:每月一个主题——“明礼、守纪、乐学、环保、安全”,日常评价——“文明班级”“文明之星”可视化张榜,德育不是活动,而是行为。
学校特别把心理健康与劳动教育纳入文明系统。“阳刚男孩、阳光女孩”心理成长课程长期实施,“阳光体育大课间”是全校共同自觉。学校原创“1+2+N”劳动教育模式,把劳动前置在生活场景中,把体验变成内化。
同时,学校围绕“文明礼仪、生态环保、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理想信念”六大主题,建设研学课程体系,通过项目化学习,支持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形成文明判断。
队伍立其身
文明校园的质感,最终体现在教师身上。
都匀六小以“银杏润泽工程”为党建品牌,以“深耕厚植、舒枝展叶、开花结果”三大行动,推动党员成为文明创建中的“一线引领者”。学校从教师文明礼仪抓起,明确文明用语、禁忌用语,把“尊重学生、以生为本”做成教师共同遵循。
学校实施“名师”“青蓝”“游学”三大强师工程,培养专业梯队。近年来,学校培养出省级名校长、省特级教师、多名省级名师与骨干教师,8位教师在省级教学竞赛获奖,学校获评贵州省校本研修示范校、国培基地校。
润泽有路径
都匀六小办学文化的价值表达,是“润泽教育”。
学校以“经典诵读”“科技教育”为两大特色支点——每年举办“开笔礼、成童礼、毕业礼”三大典礼;“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四大节日贯穿全年;通过“经典文化我传承”“非遗进校园”,沉淀文化认同;通过“红心少年”主题行动,把党史故事、红色演讲、缅怀先烈、红色文艺表演做成常态,把爱国主义教育做进日常。
科技教育则把“创新力”做成学生“亲手能触”的东西。学校开展“小小发明家”“科学表演秀”“模型设计竞赛”“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等,现已获评“全国百所创新型学校”“国际发明特色学校”,20名师生获国家发明专利。
文化成其景
文明,在都匀六小,不是横幅,是空间体验。
学校走廊以“六艺”布置;文化墙呈现唐宋八大家;楼道以“祖国情、国学美、科技风、家乡韵”铺展,实现沉浸式场景。
20余个功能场馆——银杏书吧、科技馆、机器人室、陶艺工坊、扎染工坊、主播间等,与60余个社团一起,构成“文明实践场”。“红领巾文明监督岗”“银杏家长义工团”“校家社共建”机制,把文明从校门前推向周边社区。
在都匀市第六完全小学,“全国文明校园”不是一块荣誉牌,而是一种持续运行的教育逻辑。文明,不是被说服出来的,而是在可见的机制、真实的体验和稳定的专业支持中自然生长。立冬落叶,季节更替;这所学校的文明生态,却在不断繁衍生长。
孩子们从这里走向未来,也会把这种由内而生的文明,带去更广阔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