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
县域高中振兴应从不平衡与不充分上牵引驱动
巩国忠
近期国家不断的释放强力推进县域高中振兴行动信号,从9月出台《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10月全国县域高中振兴现场会在兰州召开,彰显了国家、政府的担当,全面实施从“外援资源输血”到“自我生态造血”的同步升级,确保县域高中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县域高中承担了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这些政策真往实里走,给县域高中的振兴发展注入了清醒剂和催化剂。现在方向上更明,措施上更硬,责任链条更细,推动进度更实,只要一步一步地走实走好,县域高中振兴将迎来春暖花开。
一、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脉问诊
不同区域不同县中的具体实际问题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客观现实。空间结构资源的不平衡和质量保障的不充分导致县域高中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实际困境。
贵阳一中从2014年的脱贫攻坚到当前的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直在全省帮扶贵州省关岭民中、开阳一中、开阳三中、乌当中学、台江民中、凤冈一中、桐梓一中、惠水民中等十余所县域高中,通过近10年的帮扶实践来看,县域高中存在优秀生源流失、优秀教师离开、课堂教学质量无法保障、校舍硬件设施配置不均衡、教师待遇保障不充分、教育经费的投入打折扣、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制度单一、教师积极性调动有难度,教育生态不健康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优秀生源的流失源于对县中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的不信任,家长送孩子到市、省、外地上学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弱化亲子相处关系,降低政府公信力,一些区域也发现问题出台相关政策留住优秀生源,但事与愿违,导致县中振兴推进不易,症结复杂,各种诊断开处方动手术难以见效,不是这里无法实施,就是那项开展困难,家长观望,学生期望,教师瞭望,办学活力释放张望。
二、坚持系统观念,照亮教师兴教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学校可以无大楼,但一定得有大师。学生因良师而愿求学,因人师而健康成长,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故教师的重要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县中的内核不强教学质量不充分症结在师,师资不强因在政策机制的保障落实。对于一些县中实际情况来看一部分优秀名师退休,部分骨干教师流失,免费师范生优秀毕业生招聘困难,导致教师结构的不充分,虽然有帮扶政策好学校老师进校帮扶指导,但都是杯水车薪,提升缓慢,满足不了县中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老百姓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改观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应该从招、引、培、调、帮、评等系统化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县中教师短缺问题。让名师、骨干、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招得到、引得来、留得住、教得好、能安心、愿热心从教,从内心上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蓝图的落地实现在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知民意、解民忧、明校情、办实事。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一以贯之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这样让更多优秀人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更多一线教师迫切成为优秀教师、名师,自觉涵养教育家精神,自我成长为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性、利长远工程来抓,健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发展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支撑县中高质量发展,让县中教师成长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三、坚持守正创新,软硬件协同发力
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旨在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办学的主体地位,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县域高中需要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需要各级政府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更需要学校主动作为,增强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意识,激发学校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让人、财、物等教育资源活力竞相迸发,让学校成为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幸福生命场。县中强不强全靠“领头羊”,所以选优培强书记校长是县中振兴的“发动机”,班子团队对 《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 的理解认知内化落实十分重要,能够摸透县情学情教情实际,能够团结凝聚管理和教师团队抓住 《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 的春风,要静得下心、俯得下身、扎得下根、做得了事,立足学校实际,找准学校的短板和不足,聚焦矛盾问题,发挥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以“一夫当关”的决心、“铁杵磨针”的毅力、“扶摇九万”的干劲去苦干实干加油干真心真情的改变县中现状,转变育人方式,深化改革学校治理效能,释放办学活力。
学校办学的生命在课堂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县域高中迫切的使命。学校要按照《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将素质教育具体化、项目化、课程化,推进“五育”融合发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制定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激励制度,充分释放教师教学和情感的活力,让全体教师在科学的、规范的制度下工作,都能享受到 《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制度带来的红利,自动自发自立自强潜心教学,自觉涵养教育家精神,将自我道德修养和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看到学生发光眼睛,自我陶醉在课堂里,享受四十分钟挥洒自如的课堂幸福,只有课堂教学的精彩才能托举学生人生成长的出彩。
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续航力在教育生态。县域高中的振兴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行动,是完善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的关键着力点,在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人口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优生态是强县中的重要举措,树立科学教育理念,严格规范县中办学行为。深化评价改革,注重综合评价和增值评价,引导办好各个区域的每一所县中。整治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防止县中优秀生源流失。深化用人机制改革,加大引才育才留才力度,禁止抢挖县中优秀校长和教师。县中治理要主动落实“双减”政策和加强“五项管理”,营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建设,规范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精细德育管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教师成为校园的主人,多元为学生成人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学生有道德情操、有坚毅品质、有批判思维、有艺术气质、有格局远见,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县域普通高中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学校应自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综合改革,协同推进规模发展与内涵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各省各市各县各校实情积极有效探索振兴路径。主动作为,积极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县中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服务供给力,显著扩大农村地区学生就近实惠接受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人生航行适合的赛道和自我生命成长的价值。
(作者单位:贵阳市第一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