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王乐乐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就高职院校而言,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党建品牌作为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具有导向示范和辐射价值,对于助推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思想认同,明确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品牌定位“高度”
加强思想认同是党建品牌建设的“铸魂工程”。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立品牌建设的政治高度与价值导向。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通过品牌创建,增强党员服务意识和政治意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基层建设基础。二是深化价值认同,明确品牌建设的育人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品牌建设全过程,突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促使党建品牌不仅是组织工作的“亮点工程”,更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工程”。三是强化目标导向,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和国家战略需求。既要突出特色,又要避免同质化,科学规划创建方案,制定出包括品牌名称、标志、核心理念及其深刻内涵以及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活动和行之有效的方案,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二、强化品牌效应,拓宽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品牌影响“广度”
强化品牌效应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要多措并举,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构建多维传播矩阵。立足于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要突破传统的“线下”宣传模式,应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宣传”优势,广泛宣传党建品牌的理念、内涵和建设成果,打造“线上 + 线下”融合传播格局。二是注重品牌故事化传播。党建品牌应善于挖掘和讲述真实、 鲜活、 感人的“党建故事”,制作和发布多样化的党建品牌宣传内容,以小见大,展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三是推动品牌成果转化。可通过申报党建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出版案例集、举办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周等方式,系统总结和宣传品牌建设的经验与实践路径,将品牌建设成果转化为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辐射带动更多党组织参与到品牌创建工作中来,形成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
三、突出职教特色,提升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品牌内涵“深度”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服务面向等方面明显不同,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更应突出职教特色。一是聚焦专业群建设, 打造“党建 + 专业”融合品牌。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应与专业群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实现组织设置与专业布局相匹配。二是融入产教融合实践,构建“党建+企业”协同品牌。可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校企党建共同体”,在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等项目中嵌入党建元素,实现“党建引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三维合一。三是厚植品牌文化底色,创建“党建 +工匠精神”特色品牌。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应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品牌文化建设,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外引“大国工匠进校园”“技能大师讲党课”,内培“党员技能标兵”“大学生技术能手”,提升党建品牌内涵“深度”。
四、完善制度体系,加大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品牌可持续发展“力度”
党建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依靠健全的制度体系持久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学校党委应将党建品牌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品牌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实施路径与责任分工,确保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品牌创建、培育、评估、推广的全周期管理制度,设立党建品牌建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品牌立项评审、过程指导与成果验收,提升品牌建设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三是建立健全资源保障制度。设立党建品牌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用于品牌活动开展、阵地建设、宣传推广与成果奖励;优化党组织设置,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党建+”资源库,为品牌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实践平台。
(作者单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课题名称:本文系中国机械政研会机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分会2023年度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Z23A010〉和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政课‘双融双促’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ZJY2234〉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