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
雷箐华
摘要: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和核心,是民族和谐的灵魂。它不仅帮助共同体成员确认自我身份归属,还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路径。在这一框架下,中华文化认同体现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及其精神内核的深刻理解与自觉接纳,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文化力量。本文围绕文化认同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展开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自信
引言
在长期的历史交流与互动中,我国各族人民逐步凝聚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而这种共同体意识正是基于共享的文化认同所形成的思想共识与情感联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离不开文化认同的支撑,文化认同既是其形成的基础,也是维系其发展的精神纽带,二者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互动关系。目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面临着复杂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环境挑战,因而需要坚定文化自信,通过强化文化主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园,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强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认同
首先,必须将加强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作为重要使命。中华民族的身份标识,是在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同塑造的集体符号。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这一身份标识能够帮助我们清晰界定“我们是谁”,进而激发各族人民的主观能动性,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奠定身份基础。其次,唤起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同样关键。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成果与精神财富,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文化联结。因此,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基石,在价值引领与思维导向层面为共同体意识的构建提供坚实支撑。最后,需将“五个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融入政府机构、教育体系及社会治理各环节,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与社会环境。同时,充分运用新媒体、大数据等现代化传播手段,搭建群众乐于参与的互动平台,增强宣传教育的感染力与实践活动的吸引力,让各族人民从内心深处为中华文化感到自豪,真正实现对中华文化的自觉接受与认同。
二、在实现文化自觉中坚定文化自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核心任务之一便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全民族的文化意识。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注重文化主体性与个体主体性的双重培育。从文化层面而言,要充分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多元的文化载体,满足各族人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鼓励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文化环境。这不仅能够激发各民族的发展活力,更能推动各民族形成共同认知与现代观念,促进民族间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合作,逐步实现从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向文化与精神共融的共同体转变,进而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从个体身份培育来看,应引导广大民众准确认知自身的多重身份特征,明确自身作为中华文化传承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定位。鼓励每个人主动融入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发声,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传承与创新,在个体实践中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而坚定文化自信。
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园
在全球经济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差异引发的碰撞与冲突也愈发凸显,文化已成为标识民族身份、凝聚民族力量的关键指标。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园提供了方向指引与价值遵循。我们致力于实现人类价值理念与我国历史文化、民族实际的有机融合,旨在打造既有吸引力、凝聚力,又能发挥引领作用的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构成了这一核心价值的主要内容。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民族群体的共同价值取向。因此,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园,关键在于深入培育、广泛传播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各界对这一价值观的整体认知与认同度。
四、发掘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基因
首先,要深入研究中华文化的独特基因,充分彰显其不可替代的文化魅力。中华文化基因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中,始终发挥着强大的凝聚作用,如“民本”哲学、“大一统”思想、“天下观”理念等思想理念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鲜明底色,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与深厚底蕴。我们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具有时代价值的思想精华与精神元素,将这些理念转化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动力,促进各民族多元共生、和谐发展,引导各民族成员树立超越民族界限的家国统一意识与世界和谐理念。通过利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伦理价值观来验证实际情境,进一步确保不同民族间有明确的伦理联系和文化共性。
参考文献
[1]杨茂庆,周驰亮,杨乐笛.文化认同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 [J].广西民族研究,2023,12(05):44-51.
[2]罗琛,陈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追问与实践路径 [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3,14(05):24-27.
(作者单位:中共伊犁州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