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
“12345”班级自主管理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以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德育A2201班为例
陈宗法
高校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学生思想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班集体既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园地,更是学校服务管理的末端神经,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实施主体,如何有效开展班级服务管理,实现“三全育人”培根铸魂的效果,不仅关系到班风、学风、校风建设,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一、实施背景及参与主体
“12345”班级自主管理理念即:确定一个人生目标 (制定近期职业生涯规划);常去图书馆、田径场二个地方;抓实安全、思想、养成三项教育;教会学习、感恩、担当、做人四个学会;实现人格健全、品格高尚、体魄强健、学识广博、远大理想五个达标。该理念贯穿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德育A2201班52人,人人参与,从思想认识到实践,实现全融合、全覆盖。此案例旨在引导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五育并举”的目标,在工作学习中平衡身体、心理、思想等方面情况,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工作节奏,做到全面发展,提升全面综合素养。
二、主要做法
(一) 沟通:全面“认识”学生高校辅导员,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沟通者,特别是此案例中,因德育A2201班入学时,尚处于疫情防控期内,所以根据生源所在地分批次错峰入学,基于此,在线上报名注册后,该班辅导员并要求,每名新生须撰写1500字左右自我介绍,以此来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学习状况、家庭环境等全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实施个性化引导,因材施教,同时,从辅导员的角度给予情感认同和理解,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
(二) 分享:缓解学生压力
此案例中,辅导员在入学教育过程中,更多的和学生们分享身边的典型案例,也让学生们在自我介绍过程中把心中的压力通过分享的方式释放出来,让他们以轻松愉悦的崭新姿态开启新的人生历程。帮助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职业生涯的规划,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做到生活与学业的平衡和兼顾,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科学规划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做好时间管理,分享抗压减压技巧,将压力转换为动力。
(三) 引导:明确成长方向
教育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追求的方向,端正自己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评估自己,对照“12345”管理理念,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同时,教育学生在新时代中去吸取营养,积极面对挫折,把困难当做成长机遇,迎难而上,完善自己,明确自己的成长方向,用实际行动成就梦想。
三、成果成效
(一) 精诚互助齐奋进,和衷共济塑班风
德育A2201班坚持以“智”引领,以“诚”相待,以“严”落实,以“勇”担当,精诚互助。实施班团共建,全班52人中,团员33人,团员比例达到64%。成立学习互助小组,以班团干部牵头、班级成员各展所长,人人参与班级建设,人人在班级中成长收获。德育A2201班还高度注重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开展党史故事讲解活动,2023年度共计组织“学习党史故事”集体学习活动10余次。此外,还积极组织同学认真学习党的科学理论,开展学习“两会”精神等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富有成效,好评率100%。
(二) 笃学追光求真知,为仁筑梦做栋梁
德育A2201班争先创优,笃学不怠,追求真理。依托学校“为仁印记”思政品牌建设平台,在辅导员的精心指导下,打造“学会学习、学会感恩、学会担当、学会做人”的“四学会”班集体,形成了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和活力,向上向善,阳光激情,拥有的优良班风学风。班级荣获“学雷锋先进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班级成员获国家励志奖学金3人次、省级“三好学生”1人、校“三好学生”3人、校“优秀共青团员”5人,5人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荣获军训“优秀连队”称号,专升本上线率达到100%、录取率达98%,普通话合格率达100%,教师资格证合格率达98%,就业率达100%。德育A2201班获评2024年贵州省“先进班集体”,班级获得校级以上荣誉10余项,班级成员获省级以上奖项20余人次,成为学校美育与德育结合的标杆班级。
(三) 勤学苦练做科创,精益求精续新篇
该班以“研”促创新,以“赛”促创业。以创新、创意、创造、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专业与通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三融合,全班52人,人人制定有职业生涯规划,班级同学参加“双创项目”10余项,双创竞赛获校级以上奖项6项。班级5名同学获第十八届挑战杯省级一等奖,5名同学获青少年政协模拟提案省级一等奖,3名同学获青少年政协模拟提案省级二等奖,5名同学获青少年政协模拟提案省级三等奖,1名同学获贵州省校园文化活动月“宪法伴我成长”三等奖。4名同学获“互联网+创新创业”校级优秀奖。
(四) 躬身实践练本领,勇挑重担立潮头
德育A2201班身体力行助力乡村振兴,筑牢“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全班同学以受教育、长才干、促发展为宗旨,在实践中成长成才。2023年,20余人赴石阡县困牛山开展暑期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新华社、中国高校之窗、中国教育在线、多彩贵州网、梵净云天等国家、地方主流媒体报道,社会反响良好。1人荣获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9名获校级“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6人在校级“三下乡”社会实践征文中获奖。他们依托马克思主义教学部结对帮扶凉湾村平台,全班多次深入凉湾村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实现所有班级成员全覆盖。积极参与凉湾村“为仁小课堂”建设等各种志愿者活动,为凉湾村提供了有效服务,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点赞,其事迹也被多家媒体推送报道。
四、经验总结
“12345”管理理念能够顺利的探索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确立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
凝练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共同奋斗目标,能激发出同学们归宿感和集体荣誉,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集体凝聚力。
(二) 培养正确导向和良好的班风
加强学风建设,形成正确导向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导向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内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
(三) 班集体管理民主化精细化在班级管理要“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辅导员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集体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
(四) 发挥班委会“领头羊”作用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辅导员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和骨干。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
(五) 提升家校协作共育水平
多与家长沟通,形成共育认识,充分发挥家长重要支持者和指导者作用,只有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良性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础,也是高校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系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