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融合
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
吕敬美 雷东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下简称全会) 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凝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这些成果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精髓和思想资源。如何推动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当下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回答好“为何融”“融什么”“如何融”几个问题,持续增强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入脑入心入行效果,实现思政课教学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
整体把握,系统融合。推进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需立足整体、系统统筹。其一,思政课要整体性地讲明白全会的重大要义。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历史性会议。全会系统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我国改革开放历程中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既是全面深化改革所驱动的实践续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所开启的时代新篇。其二,思政课要历史性地讲清楚全会的议题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中全会”已成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主旋律。自进入新时代以来,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折射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的重要性,而且反映了党中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坚定性。其三,思政课要系统性地讲透彻全会的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深入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严肃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全面规划了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深刻汇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共识。《决定》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历史性宣言。
抓住重点,精准融入。全会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思政课教学需把握好全会内容全貌、精神内涵和实践要义。首先,把握内容全貌。《决定》确立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教师应深入系统研读全会文件,确保对全会精神的全面把握。其次,把握精神内涵。全会精神涵盖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战略布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路径。教师应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深挖全会精神的内涵,特别是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最后,把握实践要义。实践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全会精神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全会提出的战略部署和施政方针,理解全会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包括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支撑等重点内容。教师要诠释好全会对改革作出的系统部署,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等重要问题。
讲深讲透,增强实效。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本质是讲道理。教师需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内化。深入浅出地分析其逻辑,使学生不仅理解表面现象,还能洞悉深层本质,同时增强讲解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切实推动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其一,继往开来,深入分析改革的连续性和必要性。不仅要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内在关联,还要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必要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号角,《决定》系统部署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主题、总目标、重大原则、根本保证,这些内容都需要深入分析。其二,守正创新,系统梳理改革的智慧与方法。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阐释改革经验,讲清其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原理,增强思政课的科学性、学理性和真理性,才能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其三,凝心聚力,深刻揭示改革方向和共识。改革开放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重要法宝,已经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推动改革的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系统观念,确保改革方向始终符合人民利益,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创新方法,确保落实。要探寻全会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途径,需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进教法改革创新、灵活运用教学形式等方面入手。通过将全会精神融入生动的教学场景,可显著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情感共鸣、理论自信和政治认同,从而实现思政课教学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首先,提升修养,找准契合点,把握切入点。作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先锋,思政课教师应当提升理论修养,全面消化全会精神,努力做到融会贯通,为全会精神融入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创新教学,注重针对性,增强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摆脱“教条式”做法,采用创新方法,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积极回应时代问题和学生需求,使全会精神的思政课教学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吸引力。最后,丰富形式,善用新技术,提升参与度。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依托多种教学形式,要善于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积极创造更加开放、便于互动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更加高效地将全会精神入脑入心。
作者系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地方实践推动高端智库研究员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 (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新时代意识形态引领社会心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19JDSZK159)、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创新实践研究”(2025RW16)、贵州师范大学本科重大教学研究青年重点课题“对分课堂视域中高校 《原理》 课的专题式教学体系重构”(2024-XZD-QZ-06) 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