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头版 -> 第A07版:论苑 -> 人工智能时代贵州高校新媒体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产教融合

人工智能时代贵州高校新媒体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廖璇 刘骁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高校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新媒体产业作为数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亟需大量兼具数字技术能力、产业实践经验与文化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贵州不仅拥有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产业基础,更积淀了丰富非遗与民族文化资源。然而,地方高校传统学科体系中,学科壁垒较重,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很难适应新媒体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此背景下,贵州高校积极践行数字教育、产教融合战略,设立新媒体产业学院,对解决地方人才短缺、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型困难及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足等问题,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数字技术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贵州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开发,借助数字技术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是新媒体产业学院差异化建设的核心方向。首先,依托高校现有教学科研平台,组建既有熟悉AI、XR等数字技术的工科教师,也有深耕贵州文化研究的文科教师,还有具备新媒体运营经验的行业导师的跨领域专项团队。其次,注意数字技术与文化符号深度融合,实现多元转化。最后,将完整转化过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避免理论脱离实践。

    二、校企合作赋能产业循环

    产业学院本质是“产学研结合载体”,若脱离地方产业需要,便会丧失发展基础。贵州新媒体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面临科技研发能力薄弱和专业人才匮乏困境。高校应积极主动,以双向赋能为核心,在院校与产业间架起沟通协作桥梁,解决供需错位问题。

    三、精准定位促学科协同发展

    高校学科建设强调协同发展,若盲目追求“大而全”,极易与现有学科形成资源竞争,导致重复建设。因此,找准学院在院校学科生态中的差异化定位,实现互补发展,是其可持续发展关键。首先,以学校已有专业为依托,走交叉融合之路。若院校工科专业见长,可聚焦新媒体技术研发,开展AI内容生成、平台算法优化等教学研究,填补工科产业应用不足;若文科专业强势,则侧重新媒体内容创作与IP孵化,结合贵州文化培养学生实战能力,形成文科学科“理论+实践”互补格局。其次,将学院打造为院校服务地方产业载体,整合多学科资源为产业提供综合服务。

    人工智能时代,构建贵州高校新媒体产业学院,不仅是顺应国家“数字教育”和“产教融合”发展需要,更是贵州在数字经济中发掘区域文化价值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重要举措。短期来看,通过数字化手段活化贵州区域文化,能将其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高校独特竞争力。长远来说,新媒体产业学院将成为贵州培养复合型新媒体人才的主阵地和数字文化孵化基地,推动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为民族地区产教融合提供贵州经验。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本文系贵州省2024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4YJSJGXM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