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头版 -> 第A07版:论苑 -> 屯堡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多维路径

思政教育

屯堡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多维路径

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李雪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贵州屯堡文化作为明朝“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活化石”,其六百余年的传承不仅是地域文化的瑰宝,更是一座蕴含着深厚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与道德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富矿。

    当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正深入推进,如何挖掘和利用好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使其成为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和有力支撑,是提升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屯堡文化所承载的忠勇报国、遵礼守制、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供了极具贵州特色的回答。因此,系统研究屯堡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不仅是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更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挖掘屯堡文化的思政内涵与时代价值

    屯化绝非静止的历史标本,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具有穿越时代的强大生命力和教育价值。

    家国一体的爱国主义情怀。屯堡先民亦兵亦农,戍边屯垦,其核心使命是“为国守土”。这种将个人命运、家族生存与国家安危紧密相连的“家国同构”意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案例。

    遵礼守制的集体主义精神。屯堡社会高度重视乡规民约,强调社区秩序和集体利益。地戏表演、节庆活动等都具有强烈的公共性和仪式感,体现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精神。

    坚韧不拔的奋斗意志。屯堡先民在陌生的环境中扎根、生存、发展,历经艰辛而生生不息,锻造了吃苦耐劳、开拓进取、乐观坚韧的民族品格。

    文化交融的包容与自信。屯堡文化是中原汉文化与贵州本土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交融互鉴的结晶。

    构建“一体化、差异化”的融合路径

    推动屯堡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构建贯穿大中小各学段的一体化体系,同时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启蒙与感知,播撒文化种子。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其形成基本的文化认同和爱国情感。一是故事化与趣味化融入。将屯堡的历史传说、英雄故事编写成绘本、动画片或儿童故事,在道德与法治课、语文课及班队活动中讲述。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小学生在听故事、演故事中初步了解屯堡人的来历和他们保家卫国的事迹,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朴素情感。二是感官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屯堡村寨 (如天龙屯堡、云峰屯堡),观看地戏表演,品尝屯堡美食 (如糍粑、腊肉)。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尝一尝”等直观方式,调动多重感官,让他们对屯堡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美好的第一印象,在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

    中学阶段:认知与认同,深化价值理解。中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一是专题化与学科融合。在历史课上,可开设“明代移民与贵州开发”、“屯堡文化的形成与变迁”等专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维度理性分析屯堡文化的成因。在政治课上,可结合“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等章节,深入剖析屯堡文化中蕴含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内涵。在语文课上,可选取描写屯堡的文学作品进行研读,提升人文素养。二是项目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屯堡建筑中的军事防御智慧”、“地戏脸谱的象征意义与社会功能”等小型课题研究。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考察、撰写报告、成果展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深度学习中增强对屯堡文化价值的理性认同。

    大学阶段:内化与践行,引领使命担当。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文化创新意识。一是学术化与理论提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开设“屯堡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屯堡社会的治理智慧及其当代启示”等专题讲座或选修模块。鼓励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学生将屯堡文化作为毕业论文或学术研究的选题,从更高理论层面挖掘其当代价值。二是实践化与创新创业。将屯堡文化研学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必修环节。组织学生深入屯堡社区进行田野调查,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屯堡文化制作宣传片、建立数字博物馆;结合旅游管理、设计学等专业,帮助屯堡地区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品牌包装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让学生在服务乡村、传承文化的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情感升华为责任,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加强融合实施的长效机制建设

    为确保融合路径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支撑保障体系。

    加强课程教材体系与实践基地建设。组织专家编写 《贵州屯堡文化读本》 等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形成针对大中小各学段的系列化、梯度化辅助教学资源。与主要屯堡村寨合作,挂牌建立一批“大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发系列化的研学课程和路线,实现资源共享。

    加大师资队伍培训。对思政课教师、历史教师及相关辅导员进行屯堡文化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文化传播者。

    强化数字化赋能。利用VR/AR技术开发虚拟屯堡体验项目,建设线上屯堡文化资源库,通过网络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打破时空限制。

    屯堡文化是祖先留给贵州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其系统、科学、有效地融入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不仅能极大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其更加“接地气”、“有滋味”,更能引导贵州乃至全国的青少年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积淀与文化精神,从屯堡人六百年的坚守与传承中汲取力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成长为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