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头版 -> 第A08版:他山之石·理论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大学生思政课的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大学生思政课的路径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刘思宁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备受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和价值观念,为大学生思政课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和思想源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课,不仅能够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还能够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因此,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大学生思政课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大学生思政课的价值分析 

    (一)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是中华民族自信的重要源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课,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增强文化自信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升道德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人生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等。将这些道德教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课,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在当今社会,道德缺失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培养创新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这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课,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大学生思政课的路径探索 

    (一)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大学生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形成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规划。可以在思政课中开设专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模块,如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等,也可以在其他思政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同时,高校还应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如《中国哲学简史》《中国文学经典导读》等,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二)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高校应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文化培训,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到传统文化遗址参观学习等方式,让教师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掌握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高校还应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应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体验教学等方法,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讲解“孝”文化时,可以通过播放孝道故事的视频、 组织学生讨论身边的孝道事迹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孝”的内涵和意义。同时,高校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如在线课程、虚拟博物馆等,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为大学生思政课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和思想源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道德修养、培养创新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师素养、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