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激发策略探析
荆慧颖
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系统性、理论性和层次性,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激发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培养高中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学生思想素质教育起关键作用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循序渐进,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产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但只有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必不可少,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需要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基础,为持续学习提供动力。但这恰恰是许多学生普遍缺乏的,学生若有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兴趣也难以维系。
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思维特点、长处和短处科学地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把较为容易的任务做好,再逐一完成难度高的任务,逐渐达成目标。首先,课前认真预习。预习和没有预习的课堂听课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学生只有在课前进行预习,了解本堂课所讲的内容,才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更好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其次,课上集中注意力。学生集中注意力后,学习效率会变高,相对而言学到的知识也越多,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学习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最后,课下及时复习。艾宾浩斯指出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在学习完新知识后要及时复习。
二、组建高素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中生的思维相对成熟、活跃,他们有探究问题的能力且喜欢探究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通过与同学、教师的交流获得高效的学习策略与技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此同时,在课堂上应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不自觉地吸收所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教师新时代思想政治素养。首先,要做专业的老师。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和抽象性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关注时事政治,学习最新理论知识,加强专业培训,这样才能保证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其次,要做有情怀的教师。这种情怀,是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是对学生成长的倾心守护。它藏在深夜备课桌前的灯火里,映在课堂上与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中,体现在俯身倾听孩子困惑时的耐心里。当教师将情怀融入日常教学,便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温度、理想的力量,从而在心中播撒下热爱与责任的种子,让教育的真谛在代际传承中生生不息。
提高教师创设课堂的综合能力。新教材倡导把真实生活情境融入教学中,与学生们的生活相贴近。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所教内容与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情相联系,多与时事热点和学生身边真实的事件相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工具,但用好教材并不是唯一的原则,教师可以个性化地解读教材,使用教材,也可以补充创新教材,扩展提升已有的课程资源。同时课堂氛围也应该是积极创新的,借助这种隐性的资源,激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创造力,从而涌现出更多具有创设性的课堂。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将进一步激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交流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从而激发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