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融合
贵州红色文化引领下的“劳”有所“德”
——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合劳动教育教学初探
袁毅
贵州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遗迹、感人的红色故事和伟大的红色精神。将贵州红色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与劳动课程,能为课程注入新的活力,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与说服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贵州红色文化融入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一) 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吸引力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内容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生动、真实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素材。将红色文化融入劳动教育课程,能让学生了解劳动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使劳动教育从单纯的技能传授拓展到对劳动精神、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
(二) 培养正确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怀
贵州红色文化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精神等宝贵的价值观念。将其融入相关课程,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种对家乡红色文化的热爱会延伸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好的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
二、贵州红色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及劳动教育课程的可行性
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而贵州红色文化所蕴含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等精神,与劳动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
贵州各地学校一直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这也为贵州红色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及劳动教育课程奠定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学生对红色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和情感基础,能够较快地接受将红色文化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贵州红色文化融入劳动教育课程的策略
(一)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优化课程内容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唯有树立坚定信念,勇担历史使命,将家国情怀融入个人理想,方能在民族复兴浪潮中冲破困难。教学中结合教材可分析贵州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将这些精神与劳动教育中的劳动态度、劳动意志等品质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该如何在生活中学习遵义会议精神。
(二)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贵州红色文化相关的劳动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劳动的意义。
2.案例教学法:选取贵州红色文化中的典型劳动案例,如四渡赤水战役中当地群众积极参与运输物资的劳动事迹,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建议;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学生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家长评价则从家庭劳动的角度,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劳动的态度和行为变化,形成全方位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