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讨
浅析学生成长与教师关注间的内在关联
丁圣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执笔人之一。教师对学生投注的关注,恰似春日暖阳,不仅能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温暖慰藉,还能在学习方法的指引、品德修养的培育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然而,在当下多元复杂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如何实现教师对学生科学、高效且富有温度的关注,已然成为教育领域亟待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围绕学生成长与教师关注展开深入探讨,期望能为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启发与思考。
一、教师关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 润泽心灵,护航心理健康发展
青少年时期,学生的身心处于快速发展与剧烈变化阶段,其心理防线如同春日新笋般稚嫩而敏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冲击与影响。教师充满关爱的目光与悉心关怀,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与被重视程度,从而在心灵深处构建起安全感与归属感的坚固堡垒。
作家魏巍在 《我的老师》 中所描绘的蔡芸芝老师,便是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典范。蔡老师凭借对学生的敏锐洞察,迅速察觉到魏巍的异样。文中“教鞭轻敲石板”的细节,更是生动展现了蔡老师对学生心理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把握。她深知孩子对惩罚的恐惧,即便在学生犯错时,也只是佯装惩戒,用充满爱意的方式进行教育,既巧妙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关爱与宽容,这种教育方式如春雨润物,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学生的品德。
(二) 点燃热情,提升学习动力与效果
学习之路,犹如逆水行舟,学生需要持续不断的动力支撑才能奋勇向前。当教师及时捕捉到学生的点滴进步,毫不吝啬地给予真诚的表扬;当面对学生的学习难题,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便会被瞬间点燃,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大幅提升。
蔡芸芝老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堪称行家里手。她将对诗歌的热爱融入教学,以独特的歌唱音调教学生诵读诗歌。魏巍在文中深情回忆,正是蔡老师的这一创新教学方式,让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亲近感。
(三) 培根铸魂,助力品德养成
当学生出现不良品德倾向时,教师及时发现并进行耐心引导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认识错误、改正不足。在教师持续且悉心的关注与引导下,学生能够在充满正能量的氛围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蔡芸芝老师在课余生活中,同样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她利用课余时间教学生跳舞,让魏巍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欢乐场景,成为了魏巍童年记忆中一抹绚丽的色彩;假日里,她带领学生走进自己和朋友的家中,在朋友的园子里,引导学生观察蜜蜂,认识蜂王,品尝蜂蜜。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实则蕴含着蔡老师对学生成长的深刻关怀。她没有将教育局限于课堂的一方天地,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生活感悟力,促进学生在身心等多方面实现全面成长,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营造了肥沃的土壤。
二、当前教师关注学生成长存在的问题
(一) 关注单一:方式的匮乏性
许多教师在关注学生时,仍主要依赖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成绩评价等传统方式。诚然,这些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却难以全面勾勒出学生的整体画像。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或许沉默寡言,但在课外活动中却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与领导才能;有些学生虽然成绩平平,但在艺术、体育等领域却有着独特的天赋。如果教师仅从课堂表现这一单一维度关注学生,就如同管中窥豹,很容易错过发现学生潜力的机会,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 关注短效:持续性与深入性的缺失
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往往只在考试前后给予较多关注,考试前关注学生的复习情况,考试后关注学生的成绩。这种缺乏持续性的关注方式,使得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许多细微变化与潜在问题难以被及时察觉。同时,教师的关注大多停留在表面现象,如学习成绩的起伏、课堂纪律的好坏等,而对于成绩波动背后的家庭变故、学习方法困境、心理压力等深层次原因缺乏深入探究,导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的问题,影响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提升教师关注学生成长有效性的策略
(一) 均衡目光,拓宽关注范围
教师应树立“每一个学生都独一无二、都值得被关注”的教育理念,主动走出关注的误区,将目光平等地投向每一名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多方面信息,为学生建立个性化的成长档案,全面掌握学生的成长动态。在教学活动与班级管理中,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如组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社团活动等,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关注与鼓励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共同成长。
(二) 多元视角,丰富关注方式
教师应打破传统关注方式的束缚,构建多元化的关注体系。除了传统的关注手段外,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通过一对一谈心、主题班会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真实需求;积极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在活动中观察学生的特长与潜力;加强与家长的密切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线上沟通等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实现家校教育的协同育人。此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班级微信群、QQ群、教育类APP等平台,拓宽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渠道,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立体化关注。
(三) 深耕细作,加强关注的持续性与深入性
教师要树立长期关注、全程育人的理念,将对学生的关注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定期跟踪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新问题、新变化,并迅速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学生的成长之路,离不开教师关注的温暖陪伴与有力指引。教师关注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习能力提升、品德修养塑造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教师在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通过拓宽关注范围、丰富关注方式、加强关注的持续性与深入性等策略加以改进。
(作者单位:盘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