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3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6月23日 星期一 头版 -> 第A07版:论苑 -> “情景教学”激发初中体育课活力的创新路径

创新路径

“情景教学”激发初中体育课活力的创新路径

2025年06月23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桂锦民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课程理念。情景教学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场景,将知识技能融入生活化、故事化情境,契合初中生具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课堂的机械性与枯燥性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构建情景教学激活初中体育课堂的创新路径,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一、初中体育课活力不足的现实困境

    (一) 学生主体能动性受限

    传统体育课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讲解—示范—练习—纠错”的固定流程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据对某市12所初中的调查显示,仅18.6%的学生认为课堂内容“富有挑战性和吸引力”,62.3%的学生希望增加“自主选择和创造性活动”。这种“标准化生产”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情感需求,导致课堂活力流失。

    (二) 教学内容与生活场景脱节初中体育教材中的田径、体操等项目多侧重技术规范性,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关联较弱。例如,耐久跑教学常以“绕圈计数”形式开展,学生难以理解跑步对现实生活的价值,缺乏内在动力。

    (三) 评价体系固化抑制创新

    当前体育课堂评价仍以技能达标和纪律表现为主,对学生在团队协作、创新思维、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关注不足。

    二、情景教学激活课堂活力的理论逻辑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映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景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任务驱动—协作探究—意义建构”的学习链条,如在篮球教学中设置“校园篮球联赛”情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规则、提升技术,实现对运动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 心流理论的课堂应用逻辑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心流”状态,指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一种高度投入、愉悦忘我的心理状态。情景教学通过设置清晰的目标、及时的反馈和适度的挑战,帮助学生进入心流状态,提升课堂参与的深度与持续性。

    三、初中体育课情景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 主题情景创设:构建沉浸式学习场域

    体育文化主题情景。通过挖掘体育项目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将传统体育教学转化为文化传承与体验的过程。在武术教学中,以“古代侠士修炼”为主题,教师可依据武术动作的攻防特性与文化内涵设计教学环节:在“站桩调息”阶段,引入中医经络学说,讲解呼吸与气血运行的关系;“兵器演练”环节则结合古代兵器发展史;在“江湖比武”实战对抗中,通过制定“抱拳礼”“点到为止”等规则,渗透武术“止戈为武”的精神内核。

    跨学科融合主题情景。突破传统体育教学边界,通过整合多学科知识,赋予体育课堂新的教育价值。在跳绳教学“卡路里工程师”情景中,教师依据运动生理学原理,向学生讲解基础代谢率(BMR) 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并引入数学函数知识,指导学生建立跳绳速度、持续时间与能量消耗的计算公式。学生分组设计减脂方案时,需运用统计学知识收集、分析组内成员的跳绳数据,运用优化算法确定最佳运动参数。

    (二) 游戏化情景构建:激发本能化运动兴趣

    竞争性游戏情景构建基于通过营造竞争氛围激发学生运动潜能;合作型游戏情景通过设计需要群体协作完成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社交技能。

    (三) 生活情景迁移:增强运动实用价值认知

    日常生存技能情景

    日常生存技能情景的创设旨在打破体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壁垒,使学生在课堂中习得具有实践价值的运动技能。在体操教学“家庭应急逃生”情景中,教师依据消防救援标准与运动技能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场景深度融合:在“窗台攀爬”环节,模拟火灾时通过窗台逃生的动作,通过调整跳箱高度与角度,训练学生的爆发力与空间判断能力;“绳索下降”利用单杠悬垂技术,引入安全带使用规范与缓降技巧,让学生掌握高楼逃生的基本方法;“家具障碍穿越”则通过模拟家庭环境中常见的桌椅、杂物,利用跨栏动作原理,培养学生快速通过复杂地形的能力。

    终身体育习惯情景

    终身体育习惯情景创设强调家庭环境对个体运动行为的影响,通过构建与家庭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持续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与能力。在“周末家庭运动会”模拟情景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家庭成员的年龄、身体状况,运用运动生理学知识设计个性化的运动方案:针对青少年设计亲子跳绳、折返跑等趣味性强的项目;为中老年家庭成员安排健步走、太极柔力球等低强度运动,并融入运动损伤预防、热身放松等知识。

    (四) 虚拟情景融合:拓展课堂时空维度

    数字技术虚拟情景

    数字技术虚拟情景融合依托沉浸式教学理论与运动生物力学原理,通过VR、AR等技术构建可交互的虚拟运动空间,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在耐力跑教学“环校园虚拟马拉松”中,教师借助VR设备生成3D校园实景,学生佩戴头盔后置身于虚拟赛道,通过跑步速度控制屏幕角色移动,同时设备内置传感器实时监测心率、步频等生理数据,并以可视化图表呈现。

    想象类虚拟情景

    想象类虚拟情景通过语言引导激活学生具象思维,构建低成本、高灵活性的教学场景。在跳跃教学“星际探险者登陆未知星球”情景中,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将不同高度的跳箱模拟为陨石坑,平衡木作为引力训练场。教学中融入任务驱动机制,学生每完成一个跳跃动作可获得“星际能量值”,累计能量解锁下一关卡。

    (五) 教师情景设计能力培养:夯实创新实施基础

    情景素材库建设

    情景素材库建设旨在构建系统化、可持续的教学资源体系。教师团队需依据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要求,按照运动项目、学生年龄特征、教学目标三个维度进行分类开发。

    动态情景调整技术

    动态情景调整技术强调教师在课堂中敏锐捕捉学生反馈,实时优化教学情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运用“观察-评估-调整”三阶段策略:首先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神态、任务完成进度等多维度观察学生状态;其次依据预设标准进行即时评估;最后灵活调整情景难度、角色分配或规则设定。

    (六) 多元评价体系优化:保障情景教学长效性

    建立“三维度”评价机制: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在情景任务中的合作表现、创意贡献等;发展性评价,追踪学生在自信心、抗挫折能力等非技能维度的进步,采用成长档案袋法;同伴互评,通过“情景角色互评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四、结论与建议

    情景教学通过具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场景创设,破解了初中体育课堂活力不足的难题,为“教会、勤练、常赛”的落地提供了有效路径。建议学校加强教师情景教学专项培训,建立跨学科教研机制,同时整合数字资源打造智慧体育课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情景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融合,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情景的应用模式,推动初中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兴义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