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管理
积极教育视域下班主任工作的探索
赵悦
众所周知,积极教育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积极行为和积极品质。义务教育阶段强调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将积极教育渗透在班主任工作中,能够更加贴合学生心理状态,起到积极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次新尝试,改善传统班主任工作中的局限性,以教师带头将积极的态度融入教学日常和班级管理,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小学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塑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故而作为班主任教师,更应树立积极教育观。积极教育,不仅是以态度入手,而是在学生的能力和品质的基础上,以语言、行为、活动等内容,从发展学生乐观能力出发,体现到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从而促进积极人格的形成。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会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主要任务已经从知识化的学习覆盖到素养能力的提升。而在班主任工作中就是需要以更好的状态和方式来促进班级健康和谐发展。
一、以“教”促“风”,提升平等育人实效性
积极教育融入班级教育的首要内容,应是挖掘积极教育的核心内容,即以生为本,发展学生的乐观能力。在此基础上推动班主任工作应落到班级实处,从个体学生出发,创建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以集体力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力。
(一) 尊重——构建和谐集体班风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判断,最重要的是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在现代社会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学生在思想方面的成长要优于他们的身体成长。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班主任工作的首要内容就是将“尊重”融入到各项活动中,以构建和谐集体班风为前提来进行。
(二) 肯定——激发个体成长动力
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语。积极品质在学生身上显现的时候,班主任应该及时的进行赞美与鼓励,让孩子的积极行为延续下去。积极言语能够对学生产生良好的作用,如赞美、肯定、表扬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平时更加自信,表现更加突出。
二、以“行”促“教”,拓展积极态度实践力
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积极教育并不是像上几节课那样简单,积极教育涉及学生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班主任不断挖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能够发现学习的乐趣和幸福,因此需要班主任不断拓宽积极教育的途径。
(一) 集“百家所长”,探积极之源
班级是学校的最小单位,教师是班级的主要力量,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中融入积极教育的理念,设计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并不能以成绩是否优异来衡量他是否优秀,相反,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他是否诚实、勇敢、勤劳,有爱心等。如果一个学生成绩优异但是对于别人的难过漠不关心,甚至非常冷淡,那么这样的学生是危险的。因此,各学科教师可以把积极教育渗透在课堂当中,可以是几句名言,几句心灵鸡汤,也可以是几个小游戏,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做好协调并且告知任课教师该行为的目的和作用。
(二) 融“主题活动”,落积极之行
开展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有利于积极教育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学生通过绘画、听音乐等形式都能让学生体验到乐趣和美感,所以班主任在结合课外活动时要多将绘画、音乐等形式融入其中,比如在父亲节和母亲节让学生通过亲手制作卡片,绘制卡片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也可以在雷锋节的时候通过各种音频和视频来学习雷锋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亦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来纪念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
(三) 合“家庭之力”,促积极之力
目前家庭教育分为积极型、消极型、极端型、严厉型和溺爱型。然而现在很多家庭对孩子都采取溺爱的方式,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自私,以自我为中心,这不符合积极教育的理念。所以,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培养孩子爱人的品格,发展他的优秀道德品质。
三、以“思”促“行”,促进健康育人高标准
积极教育的发展和推进需要有力的监督,班主任在践行积极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自省、反思,把握积极教育的方向,将其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一) 从教人走向育人
积极教育和传统的教育并不相同,也不能单纯地将其理解为发展学生优点的教育。发扬优点仅仅只是积极教育的一个方面,它还涵盖了具体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学生自身成长,班级塑造,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打破传统教育中教师主导的形式,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主。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班级工作,都要构建科学系统的目标,塑造积极的态度,推动教育工作从教走到育。
(二) 从局限走向发展
发展积极教育并不意味着与传统教育相悖而论,它是对于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更是一种升华。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传统教育往往只是针对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去发挥学生的优点,所以积极教育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积极教育作为一种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重点培养学生的精神世界,让每一个学生的优点都能得到发扬,让每一个学生的智慧都能散发出光芒。(作者单位:威宁自治县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