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 头版 -> 第A07版:论苑 ->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实践

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实践

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向文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 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围绕“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核心素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小学第三学段是学生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落实学业质量标准、深化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尤其在第三学段 (五、六年级),学生面临名著阅读、复杂文本分析等挑战,亟需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3+7+2”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介绍

    (一) 课前准备:第一次自主学习

    课前教师精心设计预习任务,如查阅资料、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等,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方向;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使学生能带着疑问与思考走进课堂。

    (二) 课中教学

    1.导入环节:运用趣味导入法,如情境导入、复习旧知识导入等,选取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融入课堂,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与认知准备。

    2.检测预习环节:针对预习中的难点、重点,采用提问、幻灯片展示等多种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或学习基础。

    3.第二次自主学习环节: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如“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

    4.合作探究环节:根据学习重难点,设计具有挑战性与争议性的主题任务,超出大部分学生单一个体的能力范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要求每名学生积极参与,在思想碰撞中实现从疑惑到明晰的过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思维。

    5.汇报展示环节:学生进行汇报展示,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更是智慧的碰撞与提升。

    6.巩固提升环节:采用随堂练习、体验、情感熏陶、价值引导、拓展等方式,对汇报展示环节所形成的正确共识和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7.总结收获:通过口头总结、制作思维导图、互动式总结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掌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三) 课后学业

    1.布置学业:教学后精心设计课后作业,以监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了解学业质量达到的水平。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与素养导向,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学业评价反馈: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促进自我反思与成长。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助力学生认识自我、改进不足。此外,教师要依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的实践应用

    在 《田忌赛马》 一课中,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赛马故事、熟悉比赛规则,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课堂导入时,通过玩扑克牌比大小游戏,引出课题“对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测预习环节,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关系的把握,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第二次自主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绘制对阵图,理解田忌赛马的过程和结果;合作探究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孙膑的对策为何能取胜,引导学生从观察、分析、策略制定等方面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汇报展示时,各小组分享探究成果,教师进行总结提升,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巩固提升环节,通过角色扮演、拓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孙膑的足智多谋;课后作业设计了让学生制定比赛策略、撰写心得体会等任务,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水平。

    (作者单位:罗甸县木引镇摆落小学。本文系2024年黔南州“揭榜挂帅”教科研项目 《基于核心素养的乡村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现状与提升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4b03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