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教学探究

浅议识字写字教学新路径

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姚云碧

    识字是学习能力的基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第一学段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不仅是阅读与写作的前提,更是开启语文学习大门的“钥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第一学段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然而,审视过往识字、写字教学,诸多问题浮出水面,亟待教师以新课标为指引,探寻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路径。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现实困境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无纸化办公与交流日益普及,传统书写场景大幅减少。在语文教学领域,这种趋势也有所体现,学生书写练习时间被压缩,书写水平呈下滑态势。一方面,部分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未能精准把握汉字音形义统一的特性,重字音、字形而轻字义。另一方面,一些识字教学方法背离字理,让学生对汉字进行无意义拆分,破坏音形义的内在联系,造成望文生义等理解偏差。如教“休”字,若不解释人靠在树上休息这一字理,学生可能仅记住笔画组合,无法领会其内涵。

    二、识字来源的多元探寻

    小学语文课本是生字词的重要来源地。生字犹如建房之砖,若学生生字储备不足,阅读课文将举步维艰,难以理解文章大意。教师应着力帮助学生扫清生字障碍,保障阅读顺畅。如在教学一篇新课文前,可引导学生预习,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初步认读,课堂上再集中讲解,加深理解与记忆。

    字典堪称小学生学习汉字的得力助手,是一位沉默而博学的老师。当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时,鼓励其主动查阅字典,自主探究答案。这一过程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能逐步提升自主识字能力。教师可定期开展查字典比赛,激发学生使用工具书的积极性,让字典成为学生学习汉字的“亲密伙伴”。

    三、写字教学的策略优化(一) 规范模仿,循序渐进小学生写字尚处启蒙阶段,规范模仿至

    关重要。教师可推荐名人楷书字帖,让学生从楷书笔画、笔顺练起,扎实根基。待楷书熟练掌握后,再依次过渡到宋体、仿宋、中宋,进而练习行书。练字过程需耐心坚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可急于求成。

    (二) 丰富活动,激发兴趣

    学校可组织形式多样的业余活动,为学生提供书写展示平台。如班级学习园地、墙报制作,校刊校报编辑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书写能力。同时,定期举办书法比赛,激发学生对书法的热爱与竞争意识。

    (三) 教师示范,言传身教

    语文教师的板书、批改作业及书写评语时的字迹,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练就一手规范、美观的板书字,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课堂上,工整美观的板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汉字之美;批改作业时,清晰整洁的字迹能传递认真严谨的态度,感染学生注重书写规范。

    四、创新识字教学方法

    (一) 质疑问难,启发思维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针对疑问进行精准辅导。若学生提问意识薄弱,教师可采用“反质疑”策略,如询问“这个字怎么读?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激发学生思考。对主动提问的学生给予鼓励,培养其主动求助的习惯。

    (二) 儿歌识字,趣味盎然

    将生字创编成儿歌,让识字教学充满趣味。儿歌节奏明快、通俗易懂,契合儿童认知特点。如教学“青”字族时,编写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心中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太阳出来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美丽姑娘叫倩影。”,学生在诵读中轻松区分并记住“青、清、情、睛、请、倩”等字。

    (三) 号码识字,清晰有序

    遵循“识写分流,少写多识”理念,面对众多生字,可引导学生给生字编号排队。如学习“躯、鞠、躬、肝、脏、肠、肤、肌、肉、胸、皮、胆”等字时,依次编号,学生通过对号入座,避免混淆。之后借助藏猫猫等游戏巩固,教师读序号或生字,学生快速反应,训练思维敏捷性。同时,鼓励学生将识字拓展至课外,收集广告招牌、商品包装、报刊杂志上的生字,制作“识字课本”,在实践中强化识字能力。

    在第一学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2022版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契合学生思维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写字教学。

    (作者单位:思南县塘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