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路径
以“一机三控”建构高中综合实践育人路径
田水元
如何以“一机三控”项目为载体,构建高中综合实践育人活动路径?本人通过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一线教育中发现的问题,明确目标,阐述研究内容和实施要点,详细介绍项目学习模式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综合实践育人的现状
当前,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涌现出诸多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为项目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与借鉴。然而,对于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而言,网络上丰富的可参考资料却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在高中阶段,每当研究性学习课题选题时,学生常常陷入迷茫,难以找到方向,只能求助于教师或者“百度”或者AI。教师如何从学生身边“接地气”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找到原创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方向,以及师生如何合理利用学校功能室资源开展实践探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破解综合实践育人的难题
“一机三控”体现为一个物品具备手动、自动、智能控制三种方式,即“集多种控制一体化”的辨析,以“达到同一个目标而采用不同控制手段来实现”的案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明确目的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清晰理解三种控制方式的特点。
(一)一机三控。“一机”在“人机关系”中泛指被操控的仪器、仪表、设施、设备等功能物品,“三控”则指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三种方式。“集多种控制一体化”的科技项目,通过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从手动控制到自动控制再到智能控制的演变事例,深刻理解科技发展的脉络。
(二)技术创新。学校应充分整合区域内现有资源,创建创客工坊。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激光雕刻技术、电子编程、3D打印技术、木工等工艺制作项目模型或原型,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科技创新的实践平台,也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方法创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融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一机三控”项目中,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结合学科和跨学科实验知识开发项目,从不同学科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点子解决问题,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问题意识的形成。
(四)选题创新。选题创新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世界、关联思考、提出与明确问题价值的能力。选题应遵循科学、创新、实用原则。教师可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引导学生创想设计构思策略,鼓励学生朝着“一种生活案例能实现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智能控制的三种方式”方向开发研究项目,确保项目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和价值。
(五)项目计划。制定设计方案时,要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询问、集体询问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进行跨学科综合思考和整体构思。确定项目方针、目标、内容及方法,明确团队任务分工及时间安排。这一过程不仅关注项目结果,更注重项目过程,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修正,确保整个项目过程的可控性和有效性。
(六)项目实施。根据已确定的项目设计方案,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然后,按照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锻炼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项目检测。项目检测阶段,学生需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明确在实施阶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检验作品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其结构和技术性能等方面是否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在此阶段,对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修正,确保项目质量。
(八)项目优化。项目优化是将检查结果转化为实际措施并采取改正行动的过程。学生需要分析测试和评估的具体记录,听取他人意见进行改进。在交流、展示、反思、改进的过程中,提高总结提炼、有效沟通、接受反馈、与同伴对话、深入分析、反思改进的能力。在采取纠正措施时,需要对原有过程进行相应修改和调整,以适应新的要求和条件,最后撰写研究报告。
(作者单位:贵州省思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