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治理
以党建引领力凝聚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向心力
王晶晶
《教育强国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高校打造学习型社区的有益探索和重要尝试,其作为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服务创新的现实载体,有助于丰富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实现党建与育人效能的双向提升。强化党建顶层设计,打通思政育人“全链条”。
一是要强化制度设计,贯通育人理念。通过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立“党委保障—支部推动—党员行动—群众反馈”系统化的育人“指挥所”,统筹制定育人目标与实施方案,促进“党建+专业、思政”等方面的要素融合。通过定期召开跨部门联席会议,促进育人多元主体达成共识,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共育”的协同机制。二是打造党建育人联合体。通过打破院系壁垒,以学生社区为单位组建跨学院党建联合体,统筹调配党团活动资源,促进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三是要完善权责与考核机制。
丰富党建育人场景,激发“全流程”育人活力
一方面要推动支部活动文体两开花,创新党日活动形式。通过结合学生兴趣与需求,设计差异化、场景化的党建活动,强化新媒体技术赋能作用,丰富多样化育人模式,例如,开发“沉浸式”红色剧本杀、音乐党课、党史游园会等。另外,引入“积分制”管理模式,将参与党建活动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精准把握学生需求,实现供需对接。通过建立“三长”(楼长、层长、寝室长) 动态调研机制,发挥“党建进宿舍”作用,以及用好大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导员走访等方式动态问诊学生诉求,合理化定制服务项目。例如,针对就业焦虑群体开展“党员导师一对一帮扶计划”;针对压力群体开设“党员朋辈倾听岗”等,实现精准化服务。
发挥党员先锋领航,促进“全范围”学生参与
一是建立“党员先锋岗+学生自治小组”的双层动员体系。选拔学生党员担任楼层联络员,以学生社区楼栋为单元,发挥其贴龄优势,通过朋辈示范带动跨院系学生参与。并通过打造精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二是促进党员与非党员的良性互动。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 (如“学业领航员”“心理观察员”),同时,搭建“流动党员服务站”,将学生参与社区治理时长、帮扶成效等纳入党员发展及评优标准,带动非党员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治理的同时,也为分散在不同社区的学生提供灵活参与渠道。
夯实党建发展基石,提高“全方位”保障力量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保障。通过持续建设校级学生事务大厅、线上咨询服务中心等,不断精简事项,配合党员专项服务窗口,缩时限,实现日常业务、服务事项等方面需求的轻便化、快捷化解决。通过将心理咨询站、征兵工作站、就业工作辅导站等嵌入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从党团推优、政策咨询、政审服务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化、便捷化服务。二是提高人力资源保障。建立“辅导员-学生党员-志愿者”三级服务梯队,并增设专职社区党建辅导员岗位,优化师生配比至1:200以内,缓解工作负荷。三是增强党建能力保障。通过定期开展党建业务培训,重点提升教师数字化治理能力与跨学科协作能力,并开发“智慧党建”管理系统,整合学生社区数据资源,实现党建活动预约、需求反馈、成效评估等流程线上化,确保党建引领效能可持续释放。
注:本文系贵州大学辅导员专项科研项目,项目号:GDFDY202302,项目名称:党建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发挥引领力作用研究——以贵州大学为例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