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头版 -> 第A06版:论苑 -> 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视角下 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策略探究

教学探究

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视角下 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策略探究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姚莹莹

    本文旨在探讨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情境创设是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构建的基础,而且是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单纯通过老师的直接传授而获得的,而是在情境教学的实践中,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与有效解决逐步培育和提升的。只有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知识、思维、品格和具体情境的相互交织与作用,才能在与学习情境持续有效的互动中发展核心素养。

    一、情境创设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 情境创设的概念

    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体验、思考、交流等方式,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深化情境创设的重要性1.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体验、思考、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创设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3.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互动、交流、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策略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如“你认为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权利?应该履行哪些义务?”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二) 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实践能力

    生活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实践。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关爱他人”一框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关爱他人”的情景剧,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关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意识,并且做到知行合一。

    (三) 创设角色情境,培养合作精神

    角色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职责和任务,从而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角色情境也包括动作情境,通过表演等形式,传达出用语言难以描述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法律与秩序”时,教师可以设计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扮演角色中了解法律程序和秩序的重要性。

    (四) 创设多媒体情境,丰富教学手段

    多媒体情境是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之上进行精心的教材设计与规划。借助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辅助手段,来为学生创设出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又较为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当中去。例如,在学习“交通安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交通事故的案例,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五) 优化情境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优化情境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及时地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进行情境教学评价时,教师应着重考察学生的参与度及实际表现,并密切关注其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此外,教师还需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与全面性,灵活运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同伴互评等多种评价手段,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

    三、案例分析

    以“责任担当”作为切入点,我们来探讨如何在实际情境教学中有效地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 案例背景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责任担当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对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因此,本案例旨在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二) 案例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设计了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假如你是班级的班长,你发现班级中有同学违反纪律,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利用情境设置,促使学生反思并认识到责任担当的关键性。

    2.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组织了一次班级值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责任担当的重要性。在值日活动中,每名学生均需要负责特定的值日职责,例如清扫教室、收拾整理课桌椅等,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学生能深刻领悟并体验到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所在。

    3.创设角色情境。

    教师设计了一个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扮演角色中了解法律程序和秩序的重要性。在活动中,学生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色,通过模拟审判的过程,了解法律程序和秩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

    (三) 案例效果

    通过本次案例的实施,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责任担当的重要性,增强了责任担当意识。与此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此外,通过本次案例的实施,教师也发现了情境创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作者单位:遵义市凤冈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