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建设
深化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
李谦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得以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如何深化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 这是学界必须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一科学论断,为深化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深化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价值塑造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高校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方位育人中不可或缺的阵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时代背景下,深化英语教学课程思政价值塑造,要深刻理解国家育人目标、学科育人目标以及课程育人目标之间的关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培养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能参与各领域全球事务的专业人才;牢牢把握价值塑造目标,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全球话语能力的卓越人才;要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为党和国家服务,既能倡导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互鉴,在与其他国家文化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又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聚焦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和推进教育强国
深化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知识传授
深化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知识传授,着力点在于课程思政内容与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立足新时代新征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功能,必须深刻理解深化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内容与学科知识融合的重要性。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深化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知识传授,要理解和分析本学科的属性、特色与优势,探索英语学科知识体系蕴含的思政教学资源,深度挖掘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中国元素,实现英语教学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创新与发展,使英语教学呈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必须理解英语学科是以语言教学为重要内容,传授语言核心知识和语言核心技能的一门学科。“语言教学是一种与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关联的社会、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政治行为”,其本质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范畴并具有较强的思政属性。如何实现显性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传授与隐性的思想价值引领相融合?首先,思政元素来源于教学内容本身,要在语言知识构建和语言技能培养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其次,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要凸显英语学科的特色,形成英语学科特有的价值导向和育人目标,在与其它学科课程同向同行的基础上,彰显英语学科独特的思政教育内涵。
聚焦教育强国应当具有的“六大能力”核心点
深化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能力培养
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六大能力”,尤其是“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深化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能力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深化推进,重点是要通过深化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提升理解中华思想文化及其世界意义的能力。只有弄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与哲理,才能讲清楚为何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要通过深化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提升中华思想文化国际传播的能力。中华思想文化的对外传播既要体现中国立场,又要体现世界眼光,强调共享与合作,才能更好地让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传播视野既要强调开放与包容,又要将中国立场寓于客观评述、日常交流之中,润物无声地传递中国价值、体现中国影响。要通过深化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提升教师准确把握“六大能力”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能力。“六大能力”建设的使命任务,对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推动教师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英语教学课程思政落地落实、见功见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系铜仁学院国际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