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以兴仁市苗族刺绣为例浅析苗服元素融入美术课堂教学的意义
胡金波 杨大马
在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任务艰巨,苗族刺绣作为苗族服饰文化的精髓,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多样的图案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非遗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将苗族刺绣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不仅是传承非遗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
兴仁市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融的地方。在这里,苗族文化以其动人的音乐旋律、活泼的舞蹈节拍、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独特的风俗习俗以及精美的服饰艺术,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韵味。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悠久历史的见证,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其刺绣图案繁复多变,工艺精湛绝伦。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又保留传统文化精髓,我们把学校与民间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苗族刺绣等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兴仁市苗族刺绣的艺术特征与文化价值
(一) 兴仁市苗族刺绣的艺术魅力
兴仁市,一个多元民族和谐共存的地方,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尤其是中部方言区的苗族刺绣,更是苗族服饰文化中的璀璨明珠。这一地区的苗族,因服饰主色调多为青黑色,也被称为“黑族”或“黑苗”。
这里的苗族刺绣技艺精湛,既保留了古老传统,又融入了新时代元素,展现了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活力。苗族刺绣以其独特的图案设计、鲜艳的色彩搭配及精湛的针法技艺而著称。图案多源自自然景物、神话传说及生活场景,寓意深远,展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色彩上,以红、黑、蓝、绿等鲜艳色彩为主,形成鲜明视觉冲击力。制作工艺如平绣、挑花、堆绣等,体现了苗族妇女的勤劳与智慧。图案设计上,绣品上的龙、鸟、鱼、铜鼓、花卉、蝴蝶等图案美观大方,寓意深远。如蝴蝶在苗族文化中象征着生命的起源和繁衍,具有特殊地位。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色彩搭配上,苗族服饰以鲜艳丰富的图案和色彩吸引眼球。黑色或紫色布料为底色,搭配深蓝色、黑色、紫色和青色布料,运用对比强烈的颜色展现浓郁色彩和服饰厚重感,增添华丽庄重之感。针法技艺多样且精湛,包括平绣、数纱绣、织绣等十多种绣法。绣娘们严格依照面料经纬戳针,绣技与织技完美统一,图案层层叠套,工整对称,形成强烈立体感。这些技艺不仅展现了苗族刺绣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苗族妇女的勤劳与智慧,通过口授手传的方式在苗族社区中代代相传。
(二) 兴仁市苗族刺绣的文化价值
兴仁市苗族刺绣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悠久的历史传承、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作为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上。
首先,兴仁市苗族刺绣作为苗族传统手工艺的杰出代表,承载着苗族人民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苗族,这个没有文字的民族,通过刺绣这种独特而生动的方式,将创世神话、迁徙历程以及细腻的情感镌刻在服饰之上。这些刺绣作品宛如一部部记录文明源头的“无字史书”,让后人得以窥见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兴仁市,这种刺绣技艺得到了精心的传承与发扬,成为了当地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展现了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尊重。
其次,兴仁市苗族刺绣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其图案设计新颖别致,色彩运用大胆而鲜明,线条流畅且优美,充分反映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在“八月八”的苗族风情节等活动中,鲤鱼村等苗族聚居村寨的刺绣作品总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众多游客和收藏家的目光,成为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另外,兴仁市苗族刺绣更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通过刺绣这种传统手工艺,苗族人民不仅传递了他们的民族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还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欣赏到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近年来,兴仁市积极挖掘非遗文化价值内涵,将“绣娘培训”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了苗族刺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一举措不仅让苗族刺绣技艺得以延续,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苗族刺绣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的策略与方法
(一)教学课程内容的创新实践:
我们将苗族刺绣的丰富内涵——包括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图案设计、色彩运用及制作工艺等,巧妙地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之中,旨在让学生全面领略苗族刺绣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在构建课程内容时,我们紧扣苗族服饰的独特之处,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涵盖中小学美术课程四大领域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的美术课程。这些课程通过理论讲解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学生深入探究苗族服饰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精湛工艺。
(二)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传统美术教育的固定模式中,教学常侧重于技能的直接教授与复制练习,却未充分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成长的引导。而将苗族服饰的精髓纳入美术教学,促使我们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他们在欣赏苗族服饰魅力的同时,能够创作出既富有个性又充满创意的艺术作品。因此,我们推崇实施项目式学习、情境模拟、跨学科整合等先进教学策略,激励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参与到苗族服饰元素的原创设计或再创新项目中。通过亲赴苗族文化实地考察、聆听专家深度剖析,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学习经历也更加丰富深入。
(三) 实践活动的精心策划与实施:
我们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以“苗族刺绣”为主题的艺术节创作大赛,旨在促进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的融合。通过邀请刺绣专家和民间艺人入校指导,提升了学生的技艺水平。系列讲座与工作坊则深化了学生对苗族刺绣文化的理解。此外,组织参与苗族服饰文化节,让学生亲身体验苗族文化的魅力,并通过分享交流加深感悟。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与审美能力,为全面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三、将苗族刺绣元素融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重大意义
(一) 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将苗族刺绣这一非遗元素巧妙融入中小学美术课堂,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通过系统的教育引导,学生们不仅成为非遗文化的学习者,更成为其积极的传播者和创新者,为非遗文化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在美术课堂的实践中,学生们通过参与苗族文化体验活动,如观赏苗族刺绣的精美展品、聆听刺绣背后的故事,亲身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深厚魅力,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同这一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
(二)强化民族文化认同与自信苗族刺绣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滋养。通过学习苗族刺绣,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根源和独特价值,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们通过展示苗族服饰上的精美图案和独特工艺,引导学生们欣赏和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进而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苗族服饰相关的美术创作,如设计融合民族元素的服饰草图,同学们在实践中加深了对苗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进一步提升了文化自信。
(三) 激发创新思维与提升审美能力
苗族刺绣的丰富元素和独特风格为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通过引导学生模仿、改编、创新苗族刺绣元素,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将苗族刺绣的元素与美术技巧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苗族特色的美术作品,展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此外,通过欣赏苗族刺绣的色彩搭配和造型艺术,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这种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胡金波系兴仁市第五小学教师;杨大马系兴仁市民族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