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研究
区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查及对策
严安梅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课程不仅旨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当前区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却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深入了解这些问题进行了本次调查。本次调查对本区域内多所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研。我们期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揭示课程实施中的瓶颈与不足,为相关部门和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高中新课程的重要一环,旨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然而,其实施现状备受关注。区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临诸多挑战。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课程效果,也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正积极寻求对策。建议建立系统的课程规划,明确课程目标与内容;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等。通过这些措施,改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区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
(一) 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
通过对本区域高中的深入调查,发现所有学校已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式纳入其课程体系之中,但是各校实施方式差异明显。部分学校以学科竞赛为引领,通过激烈的比拼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有的则侧重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锻炼成长。而有的学校,则巧妙地将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相结合,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又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
(二) 课程内容与资源利用
通过调查了解到本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涵盖了科学探究、社会服务、技术实践等多个领域,但在实施过程中各学校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侧重学科竞赛导致课程设置上较为单一,有的侧重志愿服务,缺乏专业指导;有的每学年的教学规划及内容几乎未变,导致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学校在资源利用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场地、设施、师资等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部分学校因资源有限,难以满足课程实施的需求,导致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区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 课程设置与实施观念落后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当做“选修课”,觉得可有可无,课程安排成摆设。有的学校将该课程边缘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资源投入。课程内容也单调乏味,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课程实施方式也可能过于传统和保守,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 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校未能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效结合,如课程内容没能与时俱进,与学生关心的科技、社会问题联系不够紧密。有的学校只讲理论,学生动手实践活动较少等。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 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都是其他科任教师兼职这门课程,导致教师对课程标准也不太熟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无法给学生专业的指导;课堂评价也比较单一,只有打分排名。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感到迷茫和无助,难以真正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同时他们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区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
(一) 建立系统的课程规划,明确课程目标
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并真正发挥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课程规划。这一规划不仅是课程实施的蓝图,更是课程质量的保障。该规划的核心在于明确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应紧密贴合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课程内容的设计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确保课程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满足他们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在课程设计上,我们尤为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实践性。
(二)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
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利用不足的挑战,学校需采取积极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以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学校应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投入,确保场地、设施等资源的充足。其次可以支持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配备相应的实验室和高端设备,为学生的创意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现有资源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资源的持续利用。最后,学校之间可以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不仅可以缓解单一学校资源紧张的问题,还能促进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学校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还能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指导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这些能力,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让综合实践课程教师走出学校去观摩学习,同时学校也可以请综合实践课程专家到校给老师指导以及上示范课,给我们的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以及提升专业成长。
(四) 构建校内外联动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在了解区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后,我们认识到,除了资源优化和师资队伍建设这两大核心策略外,构建校内外联动机制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传统界限,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通过构建校内外联动机制,我们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形式,还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学习和成长,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结语
经过本次对区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深入调查,发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区域内学校在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已做出积极努力,但仍需进一步优化课程规划,强化教师培训与支持。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的对策旨在通过加大投入、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等措施,全面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作者单位:思南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