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3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3月13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08版:论苑 -> 从《黑神话:悟空》看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创新

从《黑神话:悟空》看文化传承与创新

2025年03月13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曹斌

    2024年8月,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以全球首周销量突破1000万套、Steam平台“特别好评”率86%的现象级表现,在打破欧美3A游戏市场垄断的同时,更以数字技术为舟楫,将敦煌壁画、古建榫卯、道教哲学等中华文化精髓推向世界舞台。这款基于《西游记》IP打造的游戏作品,通过虚幻引擎5、全景光线追踪等尖端技术,将山西晋祠圣母殿的斗拱飞檐、永乐宫壁画的飘逸线条,以及陕北说书、古琴唢呐等非遗元素数字化重生,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极具时代价值的实践样本。

    一、古韵新声:数字技术赋能下的文化活化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屹立不倒的坚固基石。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黑神话:悟空》 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生动展现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成果。

    (一) 经典IP的元宇宙重构

    开发团队运用高精度扫描技术,对全国36处古建筑进行毫米级建模,将五台山佛光寺的唐风雄浑、平遥镇国寺的五代遗韵等建筑瑰宝植入游戏场景。这种“数字文保”式的创作,使玩家在72变战斗间隙,仍能通过虚拟世界的“一砖一瓦”触摸历史肌理。正如游戏中“黄风岭”场景对云冈石窟的艺术化呈现,既保留了北魏造像的浑厚气韵,又赋予其魔幻现实主义的视觉张力。

    (二) 文化符号的交互性表达游戏突破传统文化单向传播桎梏,设计出“金箍棒物理引擎”“七十二变技能树”等交互系统。当玩家操控孙悟空施展“法天象地”时,技能特效暗合道教“天人合一”思想;与BOSS“晦月魔君”的对决,则化用 《淮南子》 中“阴阳相薄为雷”的哲学意象。这种将《道藏》典籍转化为战斗机制的创新,使传统文化在玩家每一次按键组合中完成当代转译。

    (三) 美学体系的跨媒介融合开发团队邀请中央民族乐团参与配乐制作,《云宫迅音》 电子合成器与编钟古琴的碰撞,再现了1986版《西游记》片头曲的魔幻色彩。游戏过场动画借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大闹天宫》 的视觉语言,用4K分辨率重现水墨动画的流动气韵。这种“数字敦煌”式的艺术融合,使传统文化在8K超高清画质下焕发新生。

    二、承古启新:文化IP开发的产业范式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从 《黑神话:悟空》 的爆火可以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价值和深远意义。

    (一) 技术攻坚驱动内容创新游戏科学工作室投入五年研发周期,攻克毛发渲染、动作捕捉等技术难题。主角孙悟空每根毫毛的物理运算达百万级,战斗动作数据源自京剧武生的招式拆解。这种“科技+文化”的双轮驱动,使游戏在Metacritic获得88分媒体均分,成为首款入围TGA年度游戏提名的国产作品。

    (二) 产业链条的文化附加值《黑神话:悟空》 带动山西古建旅游搜索量增长320%,敦煌研究院推出“游戏同款”虚拟壁画修复体验项目。这种“文化裂变”效应印证:当游戏场景中的晋祠鱼沼飞梁与现实文物形成镜像,数字内容便成为激活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金箍棒”。

    (三) 全球传播的话语体系构建

    游戏内置的“文化词条”系统,用15种语言解读八卦炉、蟠桃园等文化意象。海外玩家通过Steam社区自发组织“西游文化研究会”,YouTube相关解析视频播放量突破2亿次。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策略,使贵州苗族银饰、陕西皮影等非遗元素借势进入国际视野。

    三、继往开来:数字时代的文化创新路径

    贵州民族文化璀璨,乃中华文化瑰宝。近年,贵州依托地域特色,力推文化传承与创新,而《黑神话:悟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探索中提供了深刻的思考与宝贵的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深挖文化精髓,绽放“多彩贵州”独特魅力。近年来,贵州深入挖掘传承发展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实现新跃升,文化创新创造成为新优势。从 《黑神话:悟空》 的辉煌成就中,我们汲取了深刻的启示: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与弘扬力度。基于此,我们可以以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为核心的“四大文化”工程为重要支撑,传承弘扬贵州文化价值和内涵,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作出贵州贡献。

    融合科技元素,赋能“文化传承”创新之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科技与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是时代的新要求。“红飘带”展馆凭借智能化技术的巧妙融入,已成为贵州炙手可热的网红地标,生动展现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无限可能。《黑神话:悟空》 通过3D扫描技术,将古代建筑与地貌景观精致再现于虚拟世界,也为贵州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范例。贵州应积极探索“数字技术+文化”的新模式,依托“中国天眼”数据中心算力优势,搭建传统文化元素AI生成平台,以科技赋能文化发展使“云上贵州”成为文化创新的数据枢纽,鲜活绘就“贵州画卷”,深情讲述“贵州篇章”通过多角度聚焦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与崭新发展,将科技创新这一“核心引擎”转化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动力”,加速文化生产力的飞跃,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持续注入蓬勃生机与活力。

    拓宽国际视野,彰显贵州形象世界之美。随着国内外游客对贵州“诗和远方”的向往日益增强,特别是2023年“村BA”与“村超”赛事的全球火爆,为贵州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展示其文化魅力的绝佳窗口。借此东风,贵州应借鉴《黑神话:悟空》 的成功经验,深化文化挖掘,通过独具匠心的宣传资料、精品的旅游线路和有声有色的文化活动,打造国际传播爆款产品,持续擦亮贵州国际旅游品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贵州多元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自然风光的旖旎之美。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海外公众提供了解贵州、感知贵州、认知贵州的多元视角,实现国际传播同频共振,让“贵州故事”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让贵州之美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