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3日 星期四

教学策略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5年02月13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何兰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当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与生活脱节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情境创设、拓展阅读素材、读写结合等策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阅读热情,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提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存困境

    1.教学方法单调: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习惯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讲解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侧重于字词理解、段落大意概括等基础知识点的灌输,课堂氛围沉闷,难以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学生缺乏自主思考与探索的空间。例如,在教授古诗 《静夜思》 时,有些老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诗句的字面意思,翻译每一个字词,然后让学生背诵,学生完全没有机会去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乡之情,整个课堂枯燥乏味。

    2.阅读兴趣匮乏:由于阅读教学趣味性不足,学生难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材中的课文虽然经典,但部分教师未能挖掘其深层魅力,无法将阅读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效连接,导致学生把阅读当作任务,而非享受,课余主动阅读的频次较低。以 《草船借箭》 为例,这本是一篇极具故事性的课文,但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讲解故事情节,学生就会觉得和自己平时看的有趣故事书相差甚远,提不起阅读的兴致。

    3.阅读脱离生活:阅读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学生难以在阅读中找到共鸣。教师较少引导学生将书中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学生不明白阅读对生活的意义,难以养成学以致用的阅读习惯。比如在学习关于植物生长的科普文章时,学生学完后只记住了一些知识点,却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家的植物养护中,无法体会到知识的实

    用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进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在教授描写自然风景的课文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高清图片、视频片段,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例如学习《桂林山水》,通过播放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视频,配合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闭眼想象自己泛舟漓江之上,感受山水之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体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一组学生扮演游客,一组学生扮演导游,模仿在桂林旅游时导游介绍景点的场景。这样的情境能瞬间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深入阅读文本、探索美景成因的欲望,让阅读变得趣味盎然。

    2.拓展素材,丰富视野:仅靠教材中的阅读篇目远远不够,教师要广泛拓展阅读素材。一方面,挖掘同主题的经典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像学习完童话故事单元后,推荐《安徒生童话全集》《格林童话精选》等;另一方面,结合时事热点引入贴近生活的短文、新闻报道等,如在环保主题宣传期间,选取有关生态保护的科普短文让学生阅读分析。比如,在垃圾分类政策推行时,教师找来一些介绍不同城市垃圾分类成果以及遇到困难的新闻报道,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了解到垃圾分类就在身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拓宽阅读广度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多元知识,提升阅读兴趣。

    3.读写结合,深化理解: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训练。读完一篇记叙文后,组织学生仿写,模仿文中的写作结构、人物描写手法等。比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让学生写一写身边熟悉的长辈,将阅读中学到的通过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运用起来。有个学生写自己的爷爷,他模仿文中通过回忆爷爷的几件小事来展现爷爷的性格特点,像爷爷每天早起为全家人准备早餐,耐心教自己下棋等细节,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对原文的表达方式、情感传递有了更深领悟,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反哺阅读,强化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通过以上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提出的策略实施,有望逐步改变当前阅读教学的困境,助力学生在阅读的海洋中畅游,提升语文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盘州市第十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