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3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2月13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07版:论苑 -> 贵州红色资源在初中地理研学中的应用路径探索

研学路径

贵州红色资源在初中地理研学中的应用路径探索

2025年02月13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刘红 雷侠

    2021年3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组织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中,提及了“寻访红色足迹”这一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通知明确各地学校应借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革命遗址等各类革命场馆,组织学生前往瞻仰参观,并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从而激发当代学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与技能,进而培养他们在地理学科方面所必备的核心素养。

    一、贵州红色资源的概述

    红色资源,主要是指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革命团体及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对广大民众而言,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贵州,作为西南内陆的省级行政区,在革命战争年代历经无数战火洗礼,留存了大量价值极高的红色遗迹。

    贵州红色资源不仅数量丰富,而且分布广泛。贵州作为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红色文化的呈现深受当地民族文化影响。因此,将贵州红色资源与地理研学实践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红色资源在初中地理研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一,打造乡土红色研学,培育爱国爱乡情怀。红色资源承载伟大革命精神,每一处红色遗址、每一则革命故事皆具深刻教育意义。以乡土红色资源为依托,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并与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相融合,开展乡土红色地理研学活动。如此一来,学生能更透彻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与民俗风情,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与对家乡的热爱。把红色资源和乡土文化相结合,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增进对贵州的认识与热爱,并将这份情感升华至对祖国的热爱。

    其二,丰富地理研学内容,推动地理知识迁移。当前,地理研学在目的地选择上较为宽泛,目的性不够明确,研学内容多聚焦于地理知识本身,缺少深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而红色资源所承载的革命文化与历史背景,是地理研学中不可多得的鲜活素材,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一空白,丰富地理研学的内容。将红色资源融入初中地理研学,学生可以从地理视角出发,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读红色研学地的历史背景与地理环境,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同时获得思想层面的教育与升华。

    其三,推动研学活动发展,提升地理实践能力。挖掘红色资源蕴含的文化与精神内涵,并应用于研学实践,能有效推动地理研学活动的发展。学生参与红色地理研学,走出课堂亲身实践,可不断提高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与地理实践能力。

    三、红色资源在初中地理研学中的应用

    红军长征在贵州发生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其中遵义会议意义非凡。本文基于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设计以追寻遵义会议伟大精神为主题的红色地理研学方案。

    1.研学目标

    借助奥维互动地图、百度地图等软件,查找遵义会议会址及红军在贵州重要活动地点的位置与线路,读取相关地理信息。运用遵义会议时期红军行军路线图,明确红军在贵州的活动区域。实地考察遵义会议会址周边环境,绘制红军在遵义地区活动的简易路线图。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遵义的历史变迁与地理环境演变。

    对遵义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与利用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思考如何合理保护与利用水资源,维护当地生态环境。例如,针对遵义的河流,探讨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辨别遵义地区的植物类型,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地理要素。利用相关软件辅助识别植物,了解当地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习红军长征在贵州的历史,特别是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通过朗诵如 《遵义曙光》等诗歌,表达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与爱国之情。认识贵州喀斯特地貌的特征,思考其生态保护措施。结合遵义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分析其对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领会遵义因地制宜建设红色纪念场所的理念,树立人地协调观。了解遵义如何结合当地地理环境,打造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

    了解遵义会议的概况及红军在贵州的行军路线,分析遵义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归纳其自然环境特征,如地形、气候对红军活动的影响。综合分析遵义会议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结合实地参观娄山关等红军战斗遗址及周边喀斯特地貌的自然风光,解释其自然地理特征及形成原因,探讨发展红色旅游的条件与价值。

    从地理视角分析遵义会议等革命事件背后地理事项的相互关系,解读当地自然环境要素 (如地形、气候) 和人文环境要素 (如红色文化传承) 之间的联系,评估当地发展红色旅游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2.研学准备

    教师准备:提前与遵义当地研学地的工作人员沟通,详细了解当地情况,全方位做好后勤保障与安全防护工作。清晰明确本次研学活动的目标,精心提前备课,针对遵义地区涉及的地理知识、遵义会议历史等内容进行充分准备,保障研学活动有序、顺利开展。

    学生准备:自行在电子设备上下载奥维互动地图、百度地图、花伴侣等软件。依据考察需求,携带遵义市及相关区域地图。自主查询有关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在遵义活动等相关资料,对研学内容有初步认知。

    3.研学实施

    第一天参观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组织学生利用奥维互动地图软件读取相关地理信息,通过奥维互动地图软件,学生能够快速读图、用图,提取相关地理信息,培养区域认知能力;组织学生聆听讲解员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红军当时为何会将娄山关选作战事要地,具备哪些地理优势?通过结合地理知识探讨娄山关被选作要地的原因,以趣味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第二天参观苟坝会议、遵义会址。组织学生前往会议会址及周边区域参观,引导学生思考会议选址的地理因素,并组织学生分组探讨地理环境对会议决策以及红军后续行动的影响。通过实地参观运用地理知识解读历史事件背后的地理因素,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提升学生从地理视角分析历史问题的综合素养。

    四、结束语

    红色地理研学,是教育创新与德育培育的巧妙融合。以贵州为例,这片土地红色资源富集,恰似一座待盘活的“富矿”。在此开展地理研学,学生能以史为鉴、牢记使命,传承红色精神与党的优良传统。

    解锁贵州红色资源在初中地理研学的新路径,并非一蹴而就。需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形成合力;更盼诸多怀有红色文化情怀之人共襄盛举,让红色基因融入地理研学,为学生成长铺就坚实道路。

    (作者单位: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