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
打开“沙滩文化”深邃殿堂的大门
——聆听黎铎先生“名震黔中耀华夏”有感有感而发
郑钧
笔者曾两次造访名为“沙滩”的小山村,每次的探访都如同解开层层迷雾。一个远离海洋的地方,为何会以“沙滩”命名?又何以在如此偏远的山隅之中,孕育出跨越时空,熠熠生辉的“沙滩文化”?直至聆听了黎氏后人,遵义师范学院教授黎铎先生《黔北讲坛——名震黔中耀华夏》的精彩讲述后,笔者终于打开通往“沙滩文化”深邃殿堂的大门。
文化传承的殿堂
讲座从一座书楼讲起——藏书楼,是沙滩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特别是锄经堂,它不仅是沙滩文化传承的场所,更是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摇篮。锄经堂是黎氏家族的藏书楼,始建于1819年,曾藏书多达3万多卷,是当时贵州地区藏书最丰富的地方。这个数目是省立“贵山书院”藏书的10倍,显示了沙滩文化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的深厚底蕴。郑珍、莫友芝和黎庶昌等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他们的学术成就和文学创作,无疑受到了锄经堂藏书的深刻影响。《遵义府志》《播雅》《巢经巢诗钞》等著作,不仅是他们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沙滩文化深厚底蕴的体现。2023年,黎氏后裔自行筹资修缮了老宅锄经堂,将其改造成为锄经堂公益图书馆,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沙滩才俊的影响力
受沙滩文化影响的一群文人,形成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中心的开放网络。他们不仅是文化传承的燃灯者,更是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对黔中乃至全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从文化影响的角度来看,沙滩文化的学者们将贵州的文学与学术成就带入了中国文学史和学术史的主流视野。在社会影响方面,沙滩文化培养了一批对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的外交官。黎庶昌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在外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著作《西洋杂志》 更是首次向中国介绍了社会主义的概念,开阔了国人的国际视野。
此外,沙滩文化的文人还积极参与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黎庶昌在重庆创办的川东洋务学堂,是西南地区第一所现代化学校,为后来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这所学校不仅教授传统的中文、英文、算学等科目,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国际视野,在黎庶昌的操办下,送往英国第一批留学生,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人才。
经典之作的辉煌贡献
沙滩文化的一群文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郑珍的《播雅》是一部汇编了遵义地区220位诗人的2000余首诗作的重要文献,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诗歌遗产,也为研究清代地方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莫友芝则以其《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 等作品在版本目录学和声韵学上有着重要贡献,他的 《黔诗纪略》则为贵州历史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梁启超对沙滩文化的评价极高,他认为如果没有沙滩文化,贵州的文学史就是沙漠。这表明沙滩文化对于贵州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如果没有沙滩文人的这些传世著作就无法领会沙滩文化的思想,所以,这些耀世著作至今仍然是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
润泽后世的“沙滩”精神
“求是求诚,锄经兴邦”。沙滩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即追求真理、诚实守信和自我约束。这些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
沙滩文人十分注重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例如,黎氏家族的家训体现了深厚的文化传统和道德教化,其中“事必求是,言必求诚”是黎氏家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句话强调了实事求是和言行谨慎,对于培养正直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有着重要作用。在个人成长方面,这种文化精神鼓励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追求真实和诚实,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社会影响方面,沙滩文化的家训精神可以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它鼓励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言行一致,遵守社会规范,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在文化传承方面,沙滩文化作为地方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对于构建文化自信至关重要,同时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
(作者系遵义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文明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