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探究
小学语文“双减”之下的作业设计新思路
虞文雯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启蒙的重要阶段,承载着教学任务的启蒙环节。因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在“双减”政策指导下,针对语文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准确把握设计的核心要素,针对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作业的功能性和实用价值,使作业更具实效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进行作业改进,探索作业设计的新思路。
一、新思路提出背景
《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作为“双减”政策的实施依据,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时间,增加作业的实效性,必须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导向,在作业改进的实践中控量提质,在作业中把握好“质”与“量”的平衡,在促进学生基础发展与满足个性需要的作业中增加选择、加强协调、协调推进,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效发挥作业育人的功能。
二、价值与意义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是实现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至关紧要的作用。为了落实“双减”政策,作业设计采取多项措施,加强作业管理,实现作业“减量、提质、增效”。语文课程视野下的作业设计,在强化学习方法、策略、习惯培养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学科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相交融的学习目标的复杂性及其综合性,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
作为作业设计新思路,将考虑学生发展思路将更为深远、内藏的素养。促进对学生进行学习推动力,给予及时诊断,促进学习力的良好发展。在语文课程视域下,让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全方位学习能力,在课程化学习中夯实语文核心素养。
三、作业设计基本原则
(一) 单元目标定向
围绕核心素养,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积累、建构并综合运用于语文积极实践活动中的语言真实运用情境。单元整体教学有效地衔接、组织、整合了教学内容,以单元目标为导向,以单元为基本教学主线,以单元目标为指导,开展了相关的语文教学活动。
(二) 单元问题定向
语文实践活动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重点,以生活为学习依据,以识字与写作为载体,以读书与欣赏为主线,以表达与交流为主线,以梳理与探究为主要内容,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注重语文课程设置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是语文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语文学习能力、加强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 单元创新定向
结合当下时代的特征,关注语文生活的新发展,突出内容的时代性,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学会与时俱进,以启发式引导学生,引领学生探索、发现、创造,站在有趣、多元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单元目标,在合理的前提下,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创新安排不同的单元活动内容。
四、具体实施思路
(一) 系统设计——结构1.单元结构化
以单元为主线进行整体统筹设计,实施单元结构化作业设计,减少重复作业和机械作业。单元本身是按照统一的中心来展开的,被设计成一个有逻辑条理、结构化的学习单元。单元结构化以设计单元作业以教学大单元为基础素材,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整合、重组,有条理地摄入,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结构性、战线性、关联性、队列性的作业战线。单元结构化作业整体设计,需要围绕单元目的,根据一定的顺序和内部之间潜在联系,组合出一个单元的整体作业,并且对单元内的各时段作业施行统筹调整,深入探索作业类型之间的合理搭配,在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落实基础知识到素养发展的进一步进阶。
设置有阶梯的学习任务,便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上升,课程标准提出来的任务群是以语文单元来整体设计,对应的单元课程目标直接与语文的核心素养相照应,其中系列任务和课程目标之间有亲密的联系,相关学习活动更具情境性,拓展性及建构性,更加深入呈现出语文学科性。
2.设计单位总任务表。
《设计单元任务作业单》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人文主题、单元语文元素、单元目标和作业目标(包括四个方面:词语和句子的阅读、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本单元内容包括两种形式的作业(分为近程作业和长程作业),共五大板块。
(二) 思维迁移——进阶1.设计驱动任务
高度关注复合性思维作业,削减单一模式作业,以驱动任务逐一输入,以高阶带动低阶的进程,从掌握知能、理解意义到实现迁移。任务以系统构建为基础,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并在学科之间实现促进一体化作业的思维层次的逐步提高。重视丰富多样的作业设计形式,让小学语文作业更多地融入到“有效”之中。用知识点作为导向标,以任务活动为驱动,将自主学习任务的形式逐一呈现出来。根据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紧扣教材内容,紧抓语文要素,提倡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以依次落实明确任务的形式驱动学生探索、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意识观念。由课本内容展开,搜集相关内容资料,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分享交流,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发展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三) 精准支持——支架1.设计搭建学习支架
以教学为载体,聚焦学生教学重点问题解决。关注学生的作业过程和作业行为,给予学生资源、途径、目标、提示信息,嵌入学生自身特色。知学情、提效能。根据学生具体的作业情况,实行信息收集分析。准确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为提高课堂效率保驾护航“双减”。让学生专注于核心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设计思维为优化支架搭建了有效基点。为学习目标搭建学习支架,为可迁移的核心素养搭建学习支架,为差异化教学搭建支架。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新思路,紧扣“结构”、“进阶”、“支撑”,积极探索作业改革新路径,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把“双减”的工作责任扛在肩上。在“双减”背景下,为消除作业的短视、功利问题,重新定义作业功能,重新构建作业体系,以更好地满足需求,作业应遵循“控量、提质、提效”的原则,接连探索、持续改进、日益完善并一贯实践。
(作者单位:贵阳市南明区华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