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
学科竞赛驱动“学-教-研”能力提升 培养更多服务“四新”拔尖人才
胡尧 黄显斌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总书记的指示,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通过学科竞赛鼓励创新,培养学生务实进取、开阔视野,促进兼收并蓄的发展格局,有利于扎实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另一方面,通过交叉融合推动多学科协同发展,拓展跨学科教学改革,将数理等基础理论应用于“四新”领域,又能更好地满足高等教育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更高要求。
培养更多创新型服务“四新”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使命所驱,更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最高职责所在。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能力、挖掘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一流人才方阵原始创新能力? 我们认为,就是要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鼓励学生实学实干,让学生参与到具有实际背景的复杂项目中,交叉融合,以赛促“学”,从而提升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分析赛题案例,引入设计思维“教”学法,培养学生养成从问题理解到解决方案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将基础理论融入交叉领域,打破学科壁垒,提升跨学科服务“四新”思维,以赛融“教”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学科竞赛多以团队进行,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讨论构建模型、分工合作设计方案、优化模型算法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培养更多创新型服务“四新”拔尖人才,要积极把学科竞赛驱动“学-教-研”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性地融入多学科交叉领域。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推动“教”和师生“研”的核心。学科竞赛驱动实“学”实干、项目驱动设计“教”学、创新思维提升科“研”素养,方能推动“学-教-研”形成正向驱动力。学科竞赛一定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才能有效提升科研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终形成一套既符合“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要求,又有利于学科专业体系调整升级的“学-教-研”教育教学新实践模式。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面对“卡脖子”难题与服务“四新”交叉融合发展新趋势,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是全国各高校责任之所在。学科竞赛驱动学生“学”,实“学”实干、磨炼意志、锤炼品德、开拓视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教师参与指导学科竞赛,积累跨学科融合知识,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学科竞赛融“教”模式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奠定坚实基础。作为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更高科“研”素养的“关键一招”,帮助其树立为学、为事、为人、为研楷模的品德,努力为构建一流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更多服务“四新”拔尖人才做出贡献。
(作者胡尧系贵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统计学系主任;黄显斌系贵州大学在读博士生、茅台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