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
探寻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新生之路
朱法菊 陈忠叡
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然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核心诉求。小学美术教育,宛如一颗充满希望的艺术种子,承载着启迪学生审美、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的重要使命。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时,所呈现出的现状却令人忧心忡忡,犹如一幅布满阴霾与困境的画卷,亟待我们去改变。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这块领域,依旧贫瘠,迫切需要精心耕耘与改良。
一、被忽视的“艺术角落”: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剖析
农村教育体系作为我国教育大厦的基石,承担着为乡村培育未来人才的重任。但由于地域偏远、资金匮乏、资源短缺等诸多因素,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深陷困境,举步维艰。
(一)滞后的美术教育,僵化的教学理念
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困境中,滞后的美术教育和僵化的教学理念犹如两块巨石,严重阻碍了美育的推进。首先是家长存在认知偏差。许多农村家长受自身学识和视野所限,将美术视为“不务正业”的玩乐。在这种观念下,无形之中切断了孩子接触美术的物质渠道,使艺术的“幼苗”还没发芽就失去了生长的养分。从学校方面来看,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如同难以逾越的屏障。课程表上虽有美术课,但往往只是“点缀”,一周仅有很少的几节课,还常常因为主科老师要赶教学进度而被随意占用。授课教师也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教学时敷衍塞责。学生们即便有丰富的创意和艺术天赋,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也难以展现出艺术才华。
(二)单一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内容
当前,农村小学美术课堂在教学模式和内容方面的缺陷愈发明显,如同枷锁一般,束缚着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上,不少教师似乎被传统模式束缚,总是因循守旧,采用单调的“照本宣科”教学方式。讲台上,教师眼睛盯着教材,机械地念着书上的内容,语气平淡,缺乏情感投入和知识拓展。在涉及美术实践操作时,本应详细讲解绘画技巧,教师却只是简单带过。在艺术鉴赏环节,也仅仅停留在画作表面,对于画家背后的故事、创作风格的形成因素以及所蕴含的时代精神等一概忽略。
(三)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匮乏
在农村教育的版图中,师资力量薄弱如同一只“拦路虎”,横在小学美术教学的道路上,专业美术教师的稀缺更是凸显了当前教学的艰难处境。专业美术教师在农村可谓凤毛麟角。大多数农村小学的美术课只能由兼任教师来上。这些兼任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艺术专业训练,而且美学理论知识也很欠缺。在日常教学中,他们面临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也只能简单应付,无法带领学生领略色彩搭配和绘画创意的魅力,无法触及美术教育的核心,教学质量必然大打折扣,学生的艺术天赋也因此被埋没。
二、重塑乡村美育蓝图:农村小学美术教学革新方略
唯有多管齐下、精准施策,方能为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注入澎湃活力,重焕生机。
(一)打破观念束缚,引领教育改革
思想转变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关键。学校领导应紧跟国家教育改革方向,优化课程设置,增加美术课程比重,合理配置资源,完善美术教室设施,购置美术教学用品,确保美术课有合适的场地和充足的材料。美术教师要摆脱应试思维的禁锢,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提升专业技能,丰富教学内容。家校合作也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当“理念传播者”,利用家长会、家访、线上沟通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美术教育的价值,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家长看到孩子在艺术方面的成长,从而赢得家长的支持。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课堂活力
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入多样化的新型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灌输式”教学已不合时宜,需引入新型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可激发主动性,在“校园四季”绘画教学中,教师分组让学生完成校园四季长卷,小组讨论如何表现春天桃花时气氛热烈。又如,游戏教学法充满趣味,“色彩接力赛”中,教师分组,在教室前放置不同颜色物品,学生观察后跑到教室后选对应颜料接力传递,可强化学生对色彩的认知。此外,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强,在水墨画技巧教学时,教师播放大师作画视频,学生能清楚看到大师运用毛笔和控制墨汁干湿浓淡的方法,进而深入理解技巧,提高学习热情。这些创新教学方法相结合,能让美术课堂活力满满,提升教学效果。
(三)深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艺术兴趣
教材不应是教学内容的界限,美术教师应成为“知识探索者”,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并进行拓展延伸。在进行绘画鉴赏教学时,巧妙利用互联网资源,播放画家的纪录片、创作故事,全方位地展现画作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情感内涵,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艺术魅力;突破“只重临摹”的局限,引入国画写意、油画笔触、水粉晕染等多种绘画形式,举办校园绘画展、手工创意比赛等活动,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沉浸在美术的世界中。
(四)以乡土为素材,谱写特色美育篇章
农村广阔的天地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宝藏。美术教师要成为“引导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春天的花朵、夏天的溪流、秋天的稻田、冬天的雪景,都是写生创作的好素材;古朴的村落建筑、精巧的民间手工艺品,承载着深厚的乡土文化,可供学生参观学习。就地取材,利用树叶、秸秆、泥土等制作手工艺品,让学生感受变废为宝的奇妙,作品也因融入了乡土情怀而独具韵味,使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充满生机。
总之,美术教育如同滋润学生心灵的春雨,对审美素养、创造力培养和人格塑造都有着重要意义。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虽然面临诸多困境,但只要各方齐心协力、坚定前行,就一定能够打破僵局、走出困境。让我们怀着对乡村教育的热情,抓住教育改革的机遇,重塑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新局面,让艺术之花在乡村大地绚丽绽放,为乡村孩子铺就充满色彩的成长之路。
(作者单位:贵阳市花溪区高坡民族中学;本文系贵阳市花溪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体验式教学视域下小学高年级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XYB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