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04版:聚焦 -> “村校共建”关工委 筑起爱的成长桥梁

黔西南州贞丰县必克小学:

“村校共建”关工委 筑起爱的成长桥梁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王鹏圣

    本报记者 熊江睿 杨凯 侯帮虎

    “面对教育资源有限、退休教师少等现实困难,我们学校积极与村支两委联系,共同探索实践,构建了‘村校共建’关工委工作模式,这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资源的界限,更实现了村校之间的深度融合与优势互补,有力推进了学校关工委工作的良好运行。”黔西南州贞丰县必克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关工委主任王鹏圣分享了如何做好该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方式方法。

    必克小学地处贞丰县北面的必克村,现有6个教学班,177名学子在这里学习成长,其中布依族学生占比高达83%。必克村是全县文明示范村,党员中有退休干部、能工巧匠、德高望重的寨老,且有重视教育的好传统。

    “创新机制,村校共建显活力。”王鹏圣说,必克小学成立了由必克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第一主任、村委会主任与学校校长共同担任关工委主任的领导机构,通过老支书(主任) 每学期参与关工委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检查,老名匠负责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布依扎染工艺,老艺人为学生讲授“八音坐唱”、竖笛演奏等传统文艺,寨老引导学生观村容村貌、讲解本寨的历史与发展,退休老干部给学生讲解红色故事,共同为关心下一代工作贡献力量。

    必克小学在“村校共建”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关爱未成年人为核心,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使命。必克村支两委负责选派“五老”代表深入家庭,关爱留守未成年人,配合学校落实控辍保学政策,积极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及家长增强安全意识。

    必克小学以省州县三级关工委“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创建为契机,与必克村合作建立了6亩劳动教育基地,在“五老”的带领下切实开展“劳动课”,师生们按年级段划分劳动区域,春秋两季开展田间劳动实践活动,从播种到收获,学生们亲手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喜悦,真正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

    王鹏圣说,学校一方面是组织“五老”走进校园开设“民族特色课”——布依手工坊、竖笛演奏、八音坐唱、扎染、布依诗歌等传统课程丰富多彩,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组织“五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田野、山林、村庄等自然环境,亲身体验、细致观察,让学生在真实、直观的学习环境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还让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王鹏圣说,他们学校成立了“贞丰县王鹏圣乡土课程名师工作室”,在“乡土课”的探究、开发与应用中不断深化,有效提升了师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