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教育局:
构建“五好”关工委 彰显“五老”新活力
![]() |
谭万里 |
本报记者 任伟 杨凯 侯帮虎
“在规模比较大、退休老同志较多的中小学幼儿园,独立建立关工委组织;在规模比较小、‘五老’人员比较缺乏的几个村级小学、幼儿园,可以联合建立一个关工委组织;有些村级小学教学点、幼儿园不具备独立建,也不方便联合建的,与行政村共同建立一个关工委组织。”黔西南州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谭万里介绍,通过“独立建、联合建、共同建”三种方式,做到“组织联建、干部联配、平台联创、机制联定、活动联办、信息联通、资源联用、环境联抓”,全面推进基层关工委组织机构建设,形成了黔西南州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队伍建设的新特点。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激发了基层学校的组织活力,也推动了关工委工作的全面覆盖和深入发展。目前,全州已建立关工委组织机构1375个,实现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数量目标。同时,946个基层关工委组织达标验收挂牌成为“五好”关工委,占总数的77.1%。
2016年,黔西南州挂牌成立了“‘五老’万里工作室”,提出打造黔西南州教育系统关工委“队伍建设、主题教育、家长学校、普法教育、专题调研、四在学校、示范引领”七个亮起来的目标任务。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五老’万里工作室”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州县市教育局党组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州教育局和贞丰县教育局离退休支部是贵州省第一批离退休干部“六好”示范党支部,以党建带动关工委建设、离退休支部为引领,以退休协会为平台,实行关工委和退休协会“两结合”,动员更多“五老”参与关工委工作。同时提倡聘用热爱关心下一代的“新五老”,把老党员、老村干、老民办教师、民间老艺人、寨老等纳入“五老”队伍,并经常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开展培训,有效推进全州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持续发展。
在更好发挥“五老”人员的作用和价值方面,谭万里说,一方面,以创建“五好”关工委为抓手,推动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区创建活动、课题研究活动等,打造了关爱留守、困境未成年人“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等关工委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