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头版 -> 第A07版:论苑·基教 -> 学科教师专业发展要从“理解教材”开始

学科教师专业发展要从“理解教材”开始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葛磊

    2021年秋季高一年级开始,我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课程标准,全面使用新教材,到2023年秋季覆盖普通高中所有年级。经历三年一轮新课程的实施,不断增强了普通高中学校和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执行力和学科专业素养。如何更好地进一步把握和理解新教材的实施和使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必须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重要环节,即立足理解教材、课堂教学、说课反思、评课议课等开展教学活动。下面,以高中数学学科为例,从“四个正确理解教材”开始,逐步提升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

    一、正确理解数学教材的育人价值

    站在学科思想本位角度,数学教材的育人价值在于数学思想和方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 》 中明确指出:“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数学教师需要从“学科知识本位”转向“学科思想本位”,更要转向“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蕴含于数学内容之中,要深挖和探索数学教材的育人价值,关键在于教师要理解教材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站在学生素养培育角度,数学教材的育人价值在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活动提供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具体内容,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的教学资源。数学教材中的章引言与章小结、概念解读、例题习题等内容的编写思路,旨在引导学生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地经历获得数学知识、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站在学生认知规律角度,数学教材的育人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数学教材体现了数学内容的逻辑体系,揭示数学内容的发生、发展过程;站在学生认知规律角度,尤其是刚进高一的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差、数学情感差,学生阅读能力、运算能力相对薄弱,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教材”变成“学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学习的习惯,强调基础性,注重数学本质和通性通法。因此,使用和理解教材要遵从学生认知规律,要体现数学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与功能,要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才能促进学生系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活动体验,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正确理解数学教材的主题教学

    从数学课程看,不同类型的主题教学内容要求不同。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数学学习基础,是高中毕业的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要求;选择性必修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选修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因此,不同类型的主题教学内容要求也就不同。

    从结构特点看,新旧教材的主题教学编写逻辑不同。新教材在编写逻辑上,每一章的开始有章引言、每一节的内容包括观察问题、思考、拓展阅读与思考,与旧教材相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研究对象,启发学生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在例题安排上,题目的设计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开放性,包含了学科背景、知识点背景、生活背景和学生认知背景等,其选题类型、难易程度、思路解析的规范性和一致性,为师生提供了范例;在习题选择上,习题资源进行分层设计,课时的习题及章末复习参考题划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也为教师在试题研究和高考研究提供了典例。

    从课程目标看,素养导向的主题教学层级水平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规定的时间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后,学生所获得的素养或预期达成的结果,它具有指向和激励的作用。教材的编写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这也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体系保持一致性。因此,教师要努力提升数学专业素养,就要把握高中数学的四条主线脉络,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在开展主题教学时必须建立在主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细化基础上,在凸显其整体性与统领性的同时,要呈现出一定的层级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获得提升。

    三、正确理解数学教材的单元教学

    在教学内容中,要认真梳理教材内容的四条主线。新课标指出: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教师要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抓住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等内容主线,明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内容体系形成中表现出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梳理教材内容时,应沿着主线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通过类比从局部实施到整体构想,去理解单元教学的数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和理解教材。

    在教学实践中,要从整体视角出发去审视教学单元。教师在进行章节或单元授课时,要从整体视角出发审视教学单元,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整合单元知识,形成一体化教学思维,这一过程不仅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应深层解读教材编写的内涵,明确其对单元教学的具体指向,然后优化教学策略,积极开展单元教学,才有助力学生多维多向发展。

    在教学策略中,要规划和制定好单元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单元教学规划。教师应从整体出发,做好单元教学前的准备工作,立足教材及学情,让单元教学有清晰的脉络,使单元教学的规划科学合理、富有体系,能指导学生在系统的单元规划下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与方法,不断突破自我,提高单元学习效度。另一方面,教师要制定好单元教学目标。在实施单元教学时,教师应抓住重点,多层分析,优化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在科学教学策略的指引下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四、正确理解数学教材的课时教学

    一是课时教学目标的拟定。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主导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在正确把握数学课程目标的前提下,以单元教学目标为依据,在充分剖析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后得出的目标,是对课堂教学所应达成结果的一种预设。因此,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可操作可达成。

    二是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课时教学目标要明确“谁在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何程度”四个基本问题,即包括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与表现程度四个基本要素。因此,教师在进行课时教学目标的拟定时,需要充分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才能让课时教学目标可测、可达成。

    总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从“理解教材”开始,通过数学教材的育人价值,组织好主题教学、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活动,学生才能获得“四基”,提高“四能”。因此,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好数学,把握数学的基本规律,理解知识、掌握技能,领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才能使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和发展。

    (作者系贵阳市第十中学党总支书记,本论文得到贵州省地方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