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导语”来领航,明确“要素”知目标
——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
吴桂娴
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细读五下第七单元的教材,我们发现单元导语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而单元课文、课后习题、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习作围绕着单元的“语文要素”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开展一个单元的教学时,我们可以用“单元导语”来领航,引导学生明确“要素”知目标;再根据“课后习题”进行巧妙设计,扎实有效地训练、落实“语文要素”;把握好“交流平台”的关键作用,巩固、梳理、总结单元的“语文要素”;最后,再利用“词句段运用”和“习作”的交际功能,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单元导语”来领航,明确“要素”知目标
“单元导语”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编者对一个教材单元的整体设计意图,是教学的指南针和导航仪。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单元导语”的领航作用,引导学生在单元学习之初就明确本单元要学习的语文要素,知道本单元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我带领学生采用“三步法”阅读单元导语页。
第一步:朗读单元导语。本单元导语是“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通过朗读,学生感悟本单元的主题是“世界各地”。
第二步:观察插图,理解导语。插图以邮票的形式呈现了四个不同国家的标志性风景或建筑,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能感受到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兴趣。
第三步:解读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训练要求。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我引导学生对比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对比,学生能明白本单元的学习较之上个学期,无论是阅读还是表达的要求都明显高了一个层次。
借助这样的“三步法”学习导语页,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了然于胸。
二、“课后习题”巧设计,落实“要素”有攻略
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是围绕着单元的“语文要素”来出题的。针对“课后习题”,我们应认真研读,仔细揣摩编者设计的理念和意图,再想方设法去精心设计“课后练习”,把“课后习题”融入整节课的设计中,让“问题”在课堂中产生,在课堂中解决,在课堂中落实。那么具体有些什么攻略呢?
(一)“朗读理解”题——重在朗读谈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因此,我们要注重引导、训练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朗读中,去感受、体会、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等。
(二)“积累运用”题——重在表达习方法
在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要始终牢记“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理念,明确每个单元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所承担的不同功能,知道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在略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而“快乐读书吧”则要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
可以采取“一读二比三练习”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一读,读文中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二比,比较运用修辞和不运用修辞的句子,体会表达效果;三练习,练习用学到的方法进行仿写创作。
(三)“拓展实践”题——重在创境激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教学特点进行深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对比拓展阅读的基础上,巧妙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仿写创作。
三、“交流平台”很关键,强化“要素”练能力
统编教材中的“交流平台”栏目,主要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梳理、总结,大多通过与学习伙伴交流和读写例话的方式,将语文要素具体化,呈现期望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需要掌握方法、养成的习惯或形成的观念。由此可见,“交流平台”在整个单元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很关键”,教师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重点是要强化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习作运用”联生活,践行“要素”强素养
教科书重视表达,而仿写、习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创作、交流最重要的方式。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应是“阅读”和“表达”双线进行,一边在阅读中习得与表达有关的语文要素,一边在表达中运用习得的语文要素。
综上所述,在统编教材下的语文教学,应以单元为整体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充分发挥“单元导语”的导航功能,让它领航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要认真研读课后习题,想方设法地把课后习题巧妙融入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中,这样,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就会在每节语文课中生根、发芽,扎实、生长。此外,还要在“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及“习作”中强化、践行“语文要素”,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日渐增长,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