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加工理论在高中英语深度教学中的应用
吕燕丽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高中教学往往采用讲授法、灌输法等教学方法,且以学生掌握的词汇、短语、时态等理论知识为核心。而深度学习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深度学习与信息加工理论教学理念相融合,坚持“输入——加工——输出”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获取知识。
一、善用信息加工理论,唤醒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指标。在信息加工理论中,动机作为第一阶段,在培养学生英语素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此,教师可从思想的角度入手,唤醒学生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刺激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知识。在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如:旅游文化、饮食生活、民族风俗及风土人情等,以视频、动画或纪录片的形式进行播放,带领学生感悟不同的文化或风俗,拓宽学生的英语视野,唤醒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在激发学生外部动机时,可以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英语事业发展的价值,如:外派项目到其他国家,英语四六级过关考试是必备的条件,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品质。
比如,在外研版高中英语 (2019) 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Food for Thought》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借助Ted-Ed数据资源库、How-to系列维基百科或视频网站,按照时间长短、单元主题、语言等搜索条件,搜集简短精悍的教学短片,对学生视觉、听觉等器官进行刺激,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此外,教师也可以从职业发展、民族文化等方面入手,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多元化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二、活用信息加工理论,丰富深度教学过程
在高中英语深度教学中,教师可从信息加工理论“领会”“知识输入”等环节入手,丰富学生英语储备量,深化教学过程。在“领会”环节中,可从学习素材入手,教师先引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为学生呈现新的学习资料,如:利用丰富的PPT模式或文字效果,呈现出色彩鲜明、内容丰富的英语动画或视频,将静态化的知识转化为动态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理解。
在“知识输入”环节中,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选择典型的案例,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化教学氛围,拓宽学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如:借助情景教学方法,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播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近的美剧或英剧片段,让学生走进情境教学中,调整自身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框架。再者,教师也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先采取问卷调查、在线测试或面对面谈话等方法,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及认知能力,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教学,让中等生、优等生和学困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强化知识输入的效果。
例如,在外研版高中英语 (2019) 必修第三册第一单元 《Knowing Me, Knowing You》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策略,开展分层教学,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缩短阅读时间,增加阅读数量,并设置难度较大的阅读任务,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助力学生发展;而针对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延长阅读时间,减少阅读文本数量,设置符合学生发展的阅读任务。
三、巧用信息加工理论,提升深度教学效果
在信息加工理论“概括阶段”中,教师需注重“输出”的效果,构建完善、健全的概括体系,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等学习工具,串联英语知识,帮助学生重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在信息加工理论“操作阶段”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与学生相符的学习任务。
在反馈阶段,教师可通过开展“英语成果交流会”、小组辩论等活动,对学生英语“输出”能力进行考查,并对学生在发言、语言表述、实际运用等方面所呈现出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学会客观分析,强化学生自我认知意识,提高学生思维高度。或者,可以采取学习档案袋评价的方式,即通过文件夹记录的形式,对学生英语作业、日记、英语笔记、演出比赛、演讲情况等多项内容进行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和掌握自身学习成果,强化“信息加工理论”输出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深度教学中应用信息加工理论教学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形式,唤醒学生学习的动力,为英语课堂注入活力。教师可从动机阶段、领会阶段、知识输入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等方面着手,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如:分层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并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和探究,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贵阳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