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一中:
构建“古槐课程体系”打造特色校本课程
![]() |
| 学校正大门。 |
![]() |
| 乐观厥成牌匾。 |
![]() |
| 蔡元培雕像。 |
本报记者 高志杰 熊江睿 特约通讯员 邹康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 (简称“安顺一中”) 坐落于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安顺,毗邻革命烈士王若飞故居。自1906年建校以来,学校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将“红色润心 古槐育人”作为核心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有责任担当的人”,培育出一代代“坚强、奉献、进取、自信”的优秀学子。
校园内,“勿忘国耻”碑庄严肃穆,铭记历史之痛;十七级青石台阶跨越百年,象征求学之路步步登高;一棵500多年的古槐树虬枝苍劲,历经雷火仍生机盎然,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图腾。学校以古槐为象征,凝练出“坚强、进取、自信、奉献”的古槐文化,融入校徽、教材、活动与日常管理之中。毕业生合影必以古槐为背景,校友自称“老槐树”,学生称“小槐树”,班级为“小槐树林”,文化认同深入人心。
依托地缘优势,学校打造“若飞红色德育”品牌,构建“读红色书籍、观红色影像、讲红色故事、训红色素养、行红色使命”五位一体主题教育体系,推动红色基因浸润心灵。同时,精心打造“十个一”校园人文景观:一道门、一道台阶、一棵树、一座碑、一座钟楼、一块牌匾 (“乐观厥成”)、一幢楼 (三代校友捐建的“曦之楼”)、一间校史馆、一座亭 (惠风亭)、一座雕像 (蔡元培像),与红色广场交相辉映,形成底蕴深厚、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
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校构建“古槐课程体系”,涵盖生命教育、科学探索、人文素养、艺体健康、学科拓展五大模块,并开设“走近王若飞”“走进百年一中”等特色校本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近年来,学生在学科竞赛、机器人、交响乐、演讲等赛事中屡获佳绩,近三年获省级以上表彰110人次、市级438人次。2021年,程靖雄同学荣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一等奖并代表贵州参赛,杨雨蝶获评“全国好少年”。学校向高校输送优质生源比例连续多年稳定在70%以上。
师资建设方面,学校秉持“以师为本”,依托省市名校长名师工作室、省级校本研修示范校和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基地,构建“三位一体”教师发展支撑体系,形成“金字塔”式梯队结构——以名师为引领、学科带头人为中坚、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为主体,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通过“四校联合教研”等品牌项目,辐射带动西秀区高级中学、关岭民族中学等区域学校协同发展。
教学改革上,全面推进“三自一新”综合改革,实施“以学定教,三环节双提升”课堂教学策略,聚焦学科核心素养,鼓励教师开展教改子课题研究,推动因材施教、五育并举。全校13个教研组坚持创新博爱、融通共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
严谨治学、厚植文化、深耕育人,使安顺一中办学成果卓著。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贵州省特色文化学校”“贵州省高中课改实验先进学校”等70余项荣誉,成为集党建引领、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于一体的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
百年文脉,薪火相传;山高水长,初心不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安顺一中将继续弘扬红色传统,深化“红色润心 古槐育人”特色体系建设,朝着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目标砥砺前行,谱写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