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第一中学:
诗韵润心 诗道启智 诗魂铸人
![]() |
| 学生表演诗词作品。 |
![]() |
| 学校以诗词为载体开展育人活动。 |
本报记者 侯帮虎 特约通讯员 尚任 李明惋
六枝特区第一中学正大门上刻着一副对联:辞歌化春雨,陶情励志追风雅;诗赋兴大德,育爱求知溯宋唐。
六枝特区第一中学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诗教育人,从育人理念、目标、内容的确立,到路径的选择,到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再到资源包的开发,最终构建了一个以“诗韵诗道诗魂”传统文化理念为引领的县域普通高中诗教育人体系。
缘起篇:破土而出的教育初心
2008年,学校教师尚荣学、林双、肖祥等在六枝特区教育局评选六枝特区中学生第二届省中华诗词大赛的作品,学生的写作激情、作品的思想感情令人感动。但多数作品韵律、格律等错误也令人忧心。评选结束后,经肖祥老师提议,集合了学校几位诗词爱好者,一共8人成立了群众性团体组织——桃李诗社。尔后,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成员由教师扩大到学生和社会人士这样一个诗词组织,并在2008年11月9日举行了揭牌仪式。诗社成立后,邀请区内外专家为师生作“格律”“创作”等方面的讲座,加快诗词创作进校园的步伐。
诗教育人是审美教育、德育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浸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将诗教育人作为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符合学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有利于满足学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能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课程篇:十七载耕耘结硕果
2008年起,学校聚焦素质教育,提出以诗词为载体开展育人活动的理念。制定《诗教育人活动实施方案》,创办校报,研发资源包,有序开展活动。以审美感知使学生学平仄、知意象、蕴深情。创建“诗词与我小组诗赛、诗韵吾班”等班级活动,品鉴诗词意境;开展“诗词悦读、梧桐诗语、诗摄之旅”等社团活动,感悟文化魅力;组织“千人颂诗、诗词大赛、墨香校园”等学校活动,激发尚美情怀。形成生生品诗韵,班班爱诗词,全校沁书香的育人新格局。
2014年,学校创建“韵道魂”内容体系,丰富资源包,打破传统诗教活动形式单一,不系统的瓶颈,通过层级化架构实现情感价值双轨培育人格,各层级活动交叉融合,形成立体育人网络。以情感共鸣使学生明思维、悟哲理、提素养。创建“诗话中秋、劳趣诗意、诗情画意”等班级活动,书香润心;开展“诗赞家风、清明诗祭、诗连丝路”等社团活动,寄情明理;组织“诗词辩论、三线礼赞、谈诗论道”等学校活动,哲思启智,增强文化底蕴,涵育人文素养。
2023年,学校建构活动闭环实施模型,以理念为核心,根据问题确定主题,明确活动路径,建立评价体系,从而实现育人目标。以价值与行知体验使学生知善恶、勇传承、敢担当。创建“诗赞青春、诗铸忠诚、红韵传承”等班级活动,红心向党;开展“诗承非遗、经典润心、诗词中国”等社团活动,胸怀祖国;组织“诗与远方、文化远航、诗咏和平”等学校活动,放眼世界;搭建“经典咏流”平台,创设“诗词唱诵、诗创青春、诗画筑梦”三大空间,进行学习、交流、展示,以诗教活动育时代新人。在班级、社团、学校三个层面开展诗韵、诗道、诗魂三个维度活动,相互交融,形成立体育人网络。
成果篇:听见生命成长的声音
诗教育人实施以来,学生创作近6000首诗词,发表2000余首,校友封培定、杨枝奇、付燕、金大连、杨朝东等出版专著20余本;学生创作诗集《桃李诗韵》 已整理6本;500余人成为中国诗词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各级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杨枝奇创作《思》获“首届全国中小学生诗歌大赛”三等奖,喻万刚 《踏浪沙·申奥成功》 获“贵州省大中学生首届中华诗词大赛”一等奖。
陶玉鑫 《古镇扶贫歌》 等收录于 《六盘水脱贫攻坚诗词楹联集》、尚荣学《感远洋茶与人》 等刊发于凉都雅韵;苏荣仁、卢昌奇、谢明儒等成为中华诗词协会、中华诗词学会、各级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创作近4000首诗词,发表1000余首,教师教育理念从“教书”转向“育人”,彭荣全等70余人成为省、市、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
学校荣获教育部“面向未来阅读工程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我是90后’读书征文活动示范学校”、省级“诗教先进单位”“诗词校园”“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市级“诗教先进学校”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