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朝阳实小贵阳教育集团师德宣讲

抗癌教师故事令人动容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宣讲现场。

    本报记者 郑青

    “化疗后新生的绒发藏在假发下,她却坚持站上讲台;为‘边缘智力’学生定制成长计划,四年陪伴让他开朗爱笑;翻山越岭两小时,只为劝返辍学的郊区孩子……”10月21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贵阳分校多功能厅内暖意涌动,一场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宣讲活动在此举行。来自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贵阳分校教育集团8所成员校的“师德师风优秀标兵”宣讲员,用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教育故事,诠释着新时代教师的初心与担当。

    此次活动是该教育集团响应贵阳市南明区教育局师德师风建设要求的实践之举,由集团龙头校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贵阳分校主办,兴关小学、卓立学校、四方河小学等7所学校共同参与。8位宣讲员结合一线教育经历,从不同维度展现教师群体的育人风采,故事里既有生死考验下的坚守,也有细微处的温暖陪伴——

    兴关小学教师周年春的故事令人动容。2025年4月,她被确诊乳腺癌早期,手术与化疗带来剧烈呕吐、关节刺痛,头发也掉光了。可病榻上,她手边始终放着学生的作业本,化疗间隙还通过手机为孩子们答疑解惑。“教室里40多个孩子的成长等不起”,术后不久,她戴着假发重返讲台,把止疼药藏在抽屉,用“老师生病也在坚持”的亲身经历,给学生上了最生动的“坚韧课”。

    甘荫塘小学党支部书记马青的“跨界逆袭”同样吸睛。32年前,她以财会中专生身份踏入校园,从“不会写教案、站讲台紧张到语无伦次”的“门外汉”,靠逐字研读优秀教案、深夜啃专业书籍,成长为教学能手;后来走上管理岗,她仍坚持自我提升,从专科自考至贵州大学本科,还带领团队拿下贵阳市校本研修一等奖。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她,主动从城中心学校回到郊区母校,四处奔走为学生争取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资源,用行动诠释“反哺教育”的赤诚。

    在城郊教育一线,坚守的故事更显珍贵。南明区第五实验小学的宣讲中,80岁退休教师胡老师的信仰令人肃然起敬——临近退休仍执着入党,宣誓时特意穿新衬衫,如今高龄仍坚持亲手交党费;王老师身患重病,却强忍疼痛上完每堂课,住院时最惦记的还是“班里孩子怎么样”;黄老师面对“偷盗放火”的“问题学生”小胡,不贴标签不指责,反而蹲下来陪他向超市店主道歉、替他赔付损失,最终用真心把孩子拉回成长正轨。

    “这些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教育最本真的温度。”现场评委从内容真实性、情感感染力、主题契合度等维度综合评分,最终确定兴关小学宣讲员将代表集团校,于10月30日亮相贵阳市南明区华附初级中学大礼堂,参与南明区2025年师德师风建设“优秀标兵”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