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11版:他山之石·理论 -> 在AI时代重思卢梭《爱弥儿》中的道德教育何以重要

在AI时代重思卢梭《爱弥儿》中的道德教育何以重要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朱玉新  王闯  朱玉鹏

    当算法试图解读情感,当代码开始模仿创造,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回答:教育的目的,究竟是培养一个高效的工具,还是一个丰盈而负有道德责任的人?一个来自18世纪的、深沉而迫切的声音愈发清晰——让· 雅克 ·卢梭在其教育哲思《爱弥儿》中疾呼: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塑造道德人格。

    一、AI的赋能与局限:为何效率无法替代“形成”

    AI教育的优势显而易见:它能够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路径,极大提升知识传递的效率。然而,这种“效率至上”的模式,恰恰潜藏着卢梭所警示的危机。他反对那种将成人的标准、书本的教条过早地、机械地灌输给儿童的教育。反观当下,若我们将教育完全托付给以数据和算法驱动的AI,是否可能在不经意间加剧这种“扭曲”?

    二、卢梭的智慧:情感教育为先,培育道德的“内在尺度”

    面对AI在知识理性领域的狂飙突进,卢梭的教育序列显得极具前瞻性。他明确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的顺序:先锻炼身体,发展感官;然后培养情感与良心;最后才进入理智和技能的学习。他将道德教育的根基,深植于情感体验与良心的培育之上,而非枯燥的道德说教。

    “消极教育”与自发性善良:在道德教育的早期阶段,卢梭提倡“消极教育”——不是教孩子道德真理,而是保护他们纯净的自然本性,让其良心自发地显现。 

    “自然后果法”与责任担当:卢梭反对人为的惩罚和空洞的训诫,主张让儿童承受其行为带来的自然结果。 在AI可以轻易修正错误、 提供标准答案的今天,让孩子体验失败、承担后果,对于塑造坚韧不拔的品格和负责任的行动能力至关重要。

    三、迈向未来:用卢梭的“人文罗盘”导航AI教育

    卢梭的思想并非要我们抛弃AI这一强大工具,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文罗盘”,指引我们在技术浪潮中把握方向。

    重新定义教师角色:AI接管知识传授后,教师的使命应更加聚焦于卢梭所强调的“导师”角色——成为学生情感的关怀者、道德的榜样、探索世界的向导。

    强调体验式与项目式学习:教育应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走出屏幕,进入真实世界,通过解决真实问题来学习。

    将伦理教育置于科技教育核心:在学习编程、算法的同时,必须同步开展科技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思考技术的边界、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重大问题。

    卢梭在《爱弥儿》中勾画的,是一个“自然人”与“公民”相统一的理想形象——他既能保持内心的真诚与善良,又能承担社会责任。在AI时代,这一理想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我们需要培养的,是能够驾驭技术而非被技术异化,内心丰盈且坚守道德的人。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