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匠心传承的拜师仪式
贵州电商职院为人才培养注入“大师力量”
![]() |
拜师仪式现场。 |
本报记者 任伟
10月16日,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内古韵与新潮交织——传统拜师礼与校企合作仪式同步举行,牙舟陶大师工作室正式揭牌,年轻学子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敬茶行礼,标志着现代职业教育、非遗技艺与科学地标“跨界牵手”,共同助力贵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牙舟陶是贵州平塘独有的“土与火的艺术”,以厚重绿釉和天然窑变跻身中国十大名陶,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镌刻着黔南的历史记忆。而“中国天眼”作为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早已成为推动地方文旅提质、赋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此次合作,正是让承载人文底蕴的非遗技艺,与象征科技力量的科学地标碰撞融合。
“要让古老的非遗技艺搭乘科技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世界。”贵州电商职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罗向东表示,合作将聚焦天眼景区牙舟陶文创产品研发,通过创新推出的“牙舟陶现代学徒制订单班”,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身兼“三重身份”:既是在校学生,也是企业“准员工”,更是非遗大师的“入门弟子”,能在真实项目与生产流程中“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技艺与文化素养双提升。
仪式现场,学生代表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雕刻大师汪长胜行三鞠躬礼,以传统礼仪表达传承决心。汪长胜勉励学子“沉下心、学技艺、悟匠心”,夯实雕塑基础,让牙舟陶技艺薪火相传。学院还聘请汪长胜、贵州省美术和雕塑研究院院长李钢等专家组建师资团队,为人才培养注入“大师力量”。
“我们要培养的是懂市场、会制作、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不是纸上谈兵的设计师、艺术家。”贵州省陶瓷专委会主任张肃在交流中强调,订单班课程设计将紧密对接市场与企业产能,既要传授技艺,更要培养“市场思维”,让学生既会“做陶”也会“卖陶”,避免出现设计作品因工艺复杂无法量产的问题。作为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贵州电商职院在艺术设计领域教学经验丰富,已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斩获百余项奖项,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贵州牙舟陶瓷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峰荣提出了工作室发展三大方向:一是坚守技艺根本,在保留古朴韵味的基础上,融入布依、苗族文化开发实用型文创;二是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实现教学与产业无缝衔接;三是推动牙舟陶从“单一手工艺”向“完整产业链”升级,通过“工作室+工坊”模式,既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也为学生提供实践舞台。
参加活动的还有贵阳易驰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文密,贵州牙舟陶瓷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浡洋、副总经理彭定强,以及学院有关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校企双方均表示,此次合作只是起点,后续将延伸至更多专业领域,充分发挥学院人才优势,打造集“文化传承、职业教育、文旅赋能、电商营销”于一体的合作新模式,真正实现“专业群服务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拜师礼毕,汪长胜现场演示陶艺拉坯,转盘上的泥土起伏旋转。六百年的牙舟陶技艺,正与现代职业教育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非遗赋能文旅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