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边阳高级中学教师柳婷婷:
带孩子们向阳成长
![]() |
柳婷婷指导学生通过VR体验放松心情。 |
特约通讯员 陈由醒 罗天秀
作为黔南州罗甸县边阳高级中学的德育处主任、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柳婷婷自2013年毕业以来,她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从深耕课堂的语文老师,到善治班级的班主任,再到统筹全校德育的“领航人”,她以爱为笔、以责任为墨,在罗甸这片土地上书写着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育人篇章。
重点在“育”而不在“管”
九月初的课堂上,柳婷婷的语文写作课正在进行。她手持教案,声音抑扬顿挫,讲到论文论点提炼时,特意提高声调强调核心逻辑;随后抛出“如何让论据更有说服力”的问题,见学生稍有迟疑,便用“回想课文 《师说》 的论证方法”巧妙引导。讲台下,学生们腰背挺直,目光紧锁黑板,一边不自觉地跟着老师动着嘴唇、默记要点,一边认真聆听,课堂里一改紧张的氛围,渐渐活跃起来。
“柳老师是一位十分认真负责的老师,在向我们提出问题时,她总会与我们加强互动,同时也给予我们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高二 (15) 班学生赵明慧说,班上的同学都十分喜欢柳婷婷老师的课堂。
这堂生动的课,是柳婷婷13年教学的缩影。2013年,刚大学毕业的她来到边阳高级中学,一入校便担任班主任,至今已带过四届毕业班。在她的班级管理理念里,重点在“育”而不在“管”。她会提前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与家庭情况,尊重内向学生的表达节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通过民主投票选拔班干部,让学生自主制定班规,负责班级卫生与纪律管理;定期和任课教师沟通,共同商讨教学方法与策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在她的带领下,所带班级成绩常年处于年级前列,多次获得学校“优秀班集体”称号。
“在课堂上,我会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如在写作课上,我会用‘支架式写作’搭建阶梯,借‘范文对比赏析’明确标准,靠‘同伴互评修改’深化认知,让学生在拆解、模仿、实践与反馈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柳婷婷告诉笔者。
在实践中涵养品德
2018年,因工作突出,柳婷婷多了一个身份——担任学校德育处主任。接过这份担子,她第一时间梳理学校“向阳”育人文化,牵头建构“阳光青年”德育课程体系。从组织“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到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从策划“红色故事宣讲”社会实践,到举办“校园文化节”,她把德育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如今,边阳高级中学的德育活动已形成常态,学生们在参与中学会担当,在实践中涵养品德。
“作为德育主任,在学校‘向阳’育人文化背景下,建构了‘阳光青年’德育课程体系,从‘旭阳’‘润阳’‘曜阳’三大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旨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使学生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柳婷婷介绍道。
除了课程与活动,柳婷婷也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她充分利用学校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的资源,带着学习压力大的学生用大屏幕玩虚拟投篮解压,陪焦虑的学生骑模拟单车谈心,指导学生通过VR体验放松心情,或是引导学生用画画、摆沙盘释放情绪。在她的带动下,心理咨询室成了学生愿意主动走进的“心灵驿站”。
“柳老师在生活中和我们相处十分融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下课时我们有不会的问题也会和她请教,她也会耐心地回答我们。”高二 (15) 班学生陆景圆说,柳老师在生活中也会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
课堂上有所学、有所获
如今,走进边阳高级中学,每个班级门口都摆着学生亲手栽种的绿萝、多肉;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操场等各类墙面上,均绘有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品格相关的主题墙绘;楼梯间则挂满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照片相册。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柳婷婷和同事们的默默付出,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画,都成了无声的德育教材,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学生的心灵。
“柳婷婷老师是一个始终把学生和工作放在第一位的人,很多次路过德育处办公室的时候,她不是在和学生谈话,就是在准备德育工作以及班主任工作等,十分敬业。”同事张启豪说道。
13年耕耘,硕果累累。柳婷婷所教的毕业班,曾连续两届实现全员上线,其中600分以上学生5人;柳婷婷个人先后3次获评“优秀班主任”,2018年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普通高考优秀评卷教师”,2020年获“优秀教育工作者”,2023年获“先进教育工作者”,还多次拿下教育教学突出奖和“优秀指导教师”。
“柳老师在教学上有很多的新方法,例如批改作业她基本上都是面批面改。在教学中、课堂上,她采取激励的教学方式,让她带的班级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课堂效果非常好。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语文备课组组长王青青告诉笔者。
十余年来,柳婷婷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用匠心守护教育初心。课前反复打磨教案,课上全力讲清知识点,课后逐本批改作业,遇到学生请教便耐心辅导,每一项工作都一丝不苟。“教育是良心工程”,在她心里,每个学生都牵着一个家庭的期盼,她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有所学、有所获,在校园里长成向阳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