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4日 星期三

德江县第二中学教师李晨曦:

让教育的光芒照亮山区孩子

2025年09月24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李晨曦(中)与学生合影。

李晨曦为学生讲题。

    特约通讯员 陈长富

    二十五载寒来暑往,他如春雨般润物无声,似灯塔般照亮学子前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他用25年的坚守与付出,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他以精湛的专业素养和高尚的师德师风,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他就是德江县第二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李晨曦。

    扎根讲台守初心写教育情怀

    2000年9月,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李晨曦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踏上三尺讲台,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他就暗下决心: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力量,让教育的光芒照亮山区孩子的未来。

    为了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易懂,他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教材教法,将枯燥的公式定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出“情境导入—问题探究—合作解答—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在他的课堂上,复杂的函数图像变成了“描绘人生轨迹的曲线”,立体几何化作“搭建梦想的积木”,原本让学生头疼的数学,成了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

    他说,钟声就是命令。25年来,他从未因教龄增长而懈怠。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教室,检查学生的早自习情况。备课、批改作业、分析学情,成了他雷打不动的日常。同事们常说:“李老师的办公桌上,永远堆着改不完的作业和写满批注的教案,他对教学的较真劲儿,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正是这份对教育的执着,让他多次荣获学校“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称号,他总是同事眼中的“标杆”。

    深耕教学铸匠心树育人典范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甚至一条奔流不息的河。”这是李晨曦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紧跟教育改革步伐,他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先后赴贵阳、重庆等地参加培训,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回学校。

    在教学中,李晨曦始终坚持“因材施教”。他会仔细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他利用课余时间“一对一”辅导,从课本例题抓起,帮他们重拾信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他推荐拓展性资料,组织数学兴趣小组,鼓励他们挑战难题。2025届学生吴露慧曾因数学成绩差而自卑厌学,李晨曦发现后,每天放学后单独为她补课,还找来励志故事开导她。高考时,吴露慧的数学成绩从60分提升到110多分,成功考入理想大学。“没有李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吴露慧同学在给老师的感谢信中写道。

    以爱育人润桃李释师者担当

    “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真心对待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这是李晨曦25年教学生涯的深刻感悟。他关心学生不仅限于学习,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班里有位家庭困难的学生田双双,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李晨曦了解情况后,主动承担起照顾田双双的责任,经常带她回家吃饭,给她买学习用品,“李老师就像自己的爸爸一样,让我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是田双双悄悄地与父母说的心事。

    在学校,李晨曦是年轻教师的“引路人”。他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定期与青年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听他们的课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快速成长。青年教师因为刚入职时,对教学感到迷茫,李晨曦便把自己积累多年的教案、课件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他们,有时还陪着他们一起备课、磨课。

    李晨曦在讲台上坚守了25年,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平凡付出,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人生。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优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更看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师者风范。这份坚守,这份担当,将继续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