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头版 -> 第A07版:关注 -> 全国多地中小学秋季学期起普及

今年5月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

全国多地中小学秋季学期起普及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开学季,不少学校的“开学第一课”花式链接AI,有的甚至将机器人带入课堂。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天津、杭州、西安等全国多地在中小学各学段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育。

    去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今年5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有了指南。

    实际上我国人工智能教育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2019年,教育部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在北京市东城区、广州市、武汉市、长沙市等市(区),率先进行智能时代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其中广州市、武汉市等示范区明确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逐步实现中小学全覆盖。2024年,教育部公布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浙江6所学校上榜。

    今年来,全国多个省市也先后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的相关方案。4月,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广东将开设AI课,覆盖小学至高中各阶段,并发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而广州早在2023年实现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普及。也是在4月,浙江省教育厅官网公布了 《浙江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方案 (2025—2029年) 》,提出到2029年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基础设施基本覆盖。

    在浙江,杭州率先于今年秋季学期实现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育普及。而早在2022年初温州就已发布相关方案率先启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方案中提出力争在2026年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城乡一体全域覆盖。截至今年3月,温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覆盖率达94%。

    AI浪潮下的AI课是什么样? 教育部发布的两个 《指南》 都有明确,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人解释说,将人工智能教育与信息科技、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有机衔接,通过独立设课、跨学科融合、实践活动设计等多元形式,构建阶梯式、连贯性的课程架构。

    如何防范学生过度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 《使用指南》 中提出了“分学段差异化应用”,并明确禁止学生直接复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作业或考试答案,同时限制在创造性任务中滥用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