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9日 星期二

贵师大学子的寻根与展望

2025年09月09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致王校长永不褪色的教育初心

    亲爱的王校长:

    作为贵师大学子,我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前往兴仁市巴铃镇下前所。

    然而一堵墙,几块砖,就是岁月留下关于您的全部痕迹。

    聆听中,那些跨越百年的教育往事如画卷徐徐展开。您对教育的执着与情怀,让我深深动容,在这个AI兴起、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我们又该如何坚守讲台后的初心?

    您曾以“洪荒之力”创办贵师大,点燃西南教育的星火;而今我怀揣“鸿鹄之志”,自山东奔赴而来,在这片热土上孜孜求学。

    坦白讲,当初选择教育专业,我也曾徘徊不安。而您在《我们为何要重视师范教育》中的疾呼“为国家培力”“为天地施化育”,让我深切体会到教育从来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使命接力。

    您一生奋进,以理想为灯、以行动为桨。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的成长轨迹,从专科到本科,再踏上研究生之旅,每一次突破都伴随着自我怀疑与再坚定。眼下就业在即,人工智能、虚拟课堂等新技术正重塑教育形态,我时有迷茫。但想起您当年的担当与勇气,我便告诉自己越是变革汹涌,越要找准教育者的坐标,做有技术更有温度的新一代教师。

    教育学院2023级学前教育研究生 张卫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致坚守教育救国的王克仁先生

    尊敬的王克仁先生:

    我正坐在您贵州巴铃故居旁的屋檐下,听您后辈和学者们讲述您的人生故事。这时意识到我们首任校长不仅是“教育救国”的践行者,更是心怀赤诚的侠者。寻访中我仿佛看见您站在讲台上,以毕生所学与革命理想点燃学子“为生民立命”的信念。

    “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正如兴仁一中的龙老师所述您从事教育,将培育人才视为救亡根本。

    回想实习我面对孩子们稚嫩脸庞和求知的眼神,更加坚定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用专业素养与创新实践浇灌教育沃土,才能不负您的期许,才能不辱教育强国之使命。

    辛亥烽火中您义不容辞参加学生护卫队,后弃学从军参加北伐。正是无数先辈的牺牲,换来今日学子的安宁书桌。先生可知您创办的学院如今已枝繁叶茂? 贵师大学子正沿着您的足迹,将爱国之心化为从戎之行,您创办的学院正朝着您期盼的方向蓬勃生长!

    先生,您种下的精神种子早已在这土地上生根发芽,如今蔚然成林。站立于这绿荫之下——有走上三尺讲台薪火相传,有深入基层以服务践行初心,有奔赴一线用青春守护祖国。一代代贵师大人,正以各自方式接续您教育报国的理想。先生,您看见了吗? 您当年点燃的星星之火,如今已化作满天繁星,照亮我们共同奔赴的远方。

    教育学院2023级小学教育研究生 刘珏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致烽火中擎灯的王克仁先生

    敬爱的王克仁先生:

    此刻,我正乘车前往巴铃。晨光洒在贵州群山,我忽然惊觉,脚下是您80多年前曾走过的路——当年,您冒着战火出山创办大学,而我今夕循迹而来,盼与您在时光里“相遇”。

    坐在您的故居老屋,听王家华先生讲您的过往。当听闻您父亲卖地供您读书,我摸了摸口袋里的校园卡。身为大山里的孩子,我深知“读书改变命运”的分量,这一刻,我仿佛看见了自己的祖辈,也看见了自己的责任。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山路”要走。您当年黑夜雇车、冒险渡江的赴任路,让我想起自己凌晨备考的时光。我们不必躲敌机、雇人力车,却也有凌晨的图书馆、激烈的考试、迷茫的就业选择。但您的故事让我懂得:追求理想的路从不平坦,您用草鞋量山路,我们用鼠标敲开未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未变。

    当年您辞任守护教育纯粹,让我深刻感受到,教育不应为名利所困,讲台才是真正的战场。

    先生,这趟寻访是我的精神洗礼。摄像机、录音笔记录着您的精神财富,我们——您创办大学的学子,正以新的方式续写您未竟的事业:在山区开直播支教,用大数据优化教学……而我,则用笔和镜头记录这一切。

    这大概就是最好的传承——不是重复您走过的路,而是带着您的精神,走出我们这个时代的路。

    文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学生 徐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