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如何轻松适应大学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老师送你5个秘籍

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第一次离开家过集体生活,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的生活节奏? 大学课程又多又专,自主学习找不到方法怎么办? ……

    很多大学生对诸如此类的问题非常关心,中国教育报特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处) 魏晓阳老师为学生和家长答疑解惑,助力实现高中升大学的平稳过渡。

    秘籍一:做自己的“第一责任人”

    在大学,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你就是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第一责任人。课程安排、生活节奏、科研探索等,这些都等着你来独立规划和自主驱动。自律与自驱力,将成为你最核心的资产。学会担起这份责任,是通关的必修课。

    秘籍二:构建你自己的“装备库”

    在大学这座资源富矿中,等待被动“投喂”只会错失珍宝。要逐步养成主动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意识,一方面,多向“过来人”发问,少走弯路;另一方面,要主动查找,学校的官网、公众号、图书馆、科研网站以及诸多的社会资源,都可以成为我们信息、知识和资源的“供应商”;同时,要用好学校资源,把握讲座、实习、科研、社团活动等机会,广泛接触和探索不同领域,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和未来方向。

    秘籍三:拆解“知识魔方”

    大学的魅力,正在于其答案的开放性,“标准答案”在很多时候并不存在。大学的课程节奏更快,要学会建立系统性、批判性的思考框架,洞察知识背后的逻辑脉络,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要转变学习方法,在多样化的探索和思考中,逐步养成逻辑思辨、口头表达、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远超书本的“硬核”能力。

    秘籍四:开发“人生副本”

    学业是主战场,但绝非唯一赛道。大学这片广阔的天地,孕育着无数的可能性。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也要追寻自己的兴趣,尝试加入一个社团或者学生组织,通过运动、乐器、美术等共同话题,逐步提升人际交往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在学习之余,保持开放的心态,探索热爱边界,那些看似“无用”的投入,恰是拼出完整人生的关键图块。

    秘籍五:允许“系统升级中”

    想家、孤独、焦虑、迷茫——这些情绪并非系统漏洞,而是升级过程中的正常加载。给自己设置一个“情绪缓冲期”,不必苛责自己瞬间适应,不必被焦虑裹挟,允许自己在逐步变化的生活中,慢慢找寻真实的自己,拥有稳定而强大的精神内核。不要害怕困难,不要否定自己,不要持续焦虑,慢些走,总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