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 头版 ->
第A04版:文化
->
古人的浪漫七夕是这样过的
晒书晒衣、拜魁星……
古人的浪漫七夕是这样过的
![]() |
后,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则是为了防止衣物、书籍虫蛀霉变。后来,在科举制度产生 在魏晋时期,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盛行。汉代时,晒衣 |
![]() |
一天会祭拜魁星,祈求保佑自己考试顺利。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在这 |
![]() |
红润,染指甲便有了﹃像织女一样灵巧美丽﹄的寓意。可避邪,且得佳偶﹄。传说织女的手指常年织布,带着天然的 《黔南苗蛮图说》记载,苗族女子﹃七夕捣凤仙花染指,谓 |
![]() |
巧手女。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女子会在这一天祈求自己成为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 |
![]() |
便是巧兆,意味着姑娘能获得圆满爱情。里,第二天打开盒盖观察蜘蛛织网情况。若织得又圆又密,那 此风俗大致兴起于南北朝时期。人们把蜘蛛放在盒子 |
![]() |
则乞得巧。节俗。七夕中午,投针于水,借日影而验工拙,成花鸟云兽影,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 |
本报记者 周梓颜
在古代,七夕是古代年轻女性最为重视的节日,又名乞巧节。
七夕节起源于汉代。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明清时期,七夕作为最重要的民间年节之一,可谓精彩纷呈。据记载,明代七夕时,民家“女子以碗水暴月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月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此卜女之巧”。有诸多传统习俗,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晒书晒衣、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