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 头版 -> 第A04版:文化 -> 在贵州,看不一样的“情人节”

在贵州,看不一样的“情人节”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未出嫁的姑娘们在寨中池塘清洗葱蒜,暗自选择心上人。本报记者 韦一茜 摄

苗族姊妹节中,身着漂亮服饰的姑娘。 龙军 摄

卯坡。

姊妹节盛装游演。龙军摄(贵州图片库发)

    “金风玉露一相

    逢,便胜却人间无数。”8月29日,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时至今日,七夕节已经演变为中国“情人节”,情侣们多要在这一天“浪漫一把”。

    在贵州,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情人节,在热闹纷繁的传统文化中更显别致。贵州的浪漫不仅在每一个热闹的“情人节”,更在独特又迷人的少数民族风情里。

    1

    侗族“三月三”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报京侗寨的“三月三”于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报京侗族“三月三”有讨葱节、播种节和情人节之称。

    据说在很早以前,侗族的祖公巴西年事已高,病卧在床,知道自己将离开人世,就编歌一首传给子孙:“种稻季节最讲究,桐子花开要下种,早种晚种无收成。”于是,寨老决定以每年农历三月三为播种的日子,同时规定在三月三吹芦笙、唱山歌,走亲会友,未婚男女邀伴玩山。

    “三月三”也有情人节之称,有了意中人的侗族后生会专门等到三月三这一天向心仪的姑娘讨葱表白。而想寻找意中人的姑娘和小伙也会暗暗期待能在这个节日里寻得自己的那份缘。

    到了“三月三”,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幼也身着盛装来做客。踩鼓、吹芦笙、跳舞、对情歌、讨葱蒜、捞鱼虾等活动将这一天装扮得热闹异常。

    2

    水族卯节

    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水族同胞一年一度的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又被称为“东方情人节”,是水族最隆重的年节之一,水族适婚青年男女在卯节当天纷纷登上卯坡,互对情歌表达爱意。节日当天,当地还举行铜鼓表演、原生态歌舞表演,长桌宴、篝火晚会等民俗活动。活动中,祭祖和祭稻田仪式是卯节的重头戏,人们以此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事如意。

    3

    苗族姊妹节

    苗族姊妹节又称“姊妹饭节”,苗语叫“浓嘎良”,是台江县老屯、施洞一带苗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

    以苗族青年女子为中心,以邀约情人游方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舞、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等为主要活动内容,被誉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姊妹节开幕式当天,万名苗族同胞身着盛装并结成近千米长的声势浩大的队伍,载歌载舞沿街缓步表演,其形式多样的队形变换、苗族舞蹈表演、生产生活形态展示、龙灯花灯表演等,都全方位呈现了台江多姿多彩的苗族服饰和苗族儿女日常生活气息,充分展现不同支系苗族灿烂服饰、银饰、刺绣等原生态民族文化。

    节日中当地居民以其独特的捉鱼、挑腌肉、蒸煮五彩姊妹饭、穿刺绣花衣和银饰盛装、集体踩鼓、游方对歌、讨姊妹饭等活动方式,追忆着远古苗族先民的浪漫世界。

    4

    毕节七夕节又称“牛郎织女节”

    在毕节,七夕节更有自己独特的浪漫风情。

    毕节七夕节是毕节地区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牛郎织女节”,有着浓郁的爱情色彩。在这一天,人们会以各种方式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和祈福。

    搭乘“牛车”

    根据传统习俗,七夕当晚女子可以上屋顶,许下心愿,然后搭乘“牛车”——由两张木板拼成的长椅,象征织女的衣裳,让牛郎来接她回家。

    编织七夕果

    在七夕当晚,人们通常会编织一种叫做“七夕果”的东西,一般用七彩色的丝带和饰品拼凑而成,代表着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未来。

    挂七夕笺

    七夕笺是一种特殊的纸片,通常会在七夕当天挂在家门外或者房间内,以示缘分。人们可以在上面写下自己对爱情的期望和祝福。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