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专业学习+8个月实习
从“零件小白”到车间班长
![]() |
韦雨在车间实训。 |
![]() |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吉利订单班教学现场。 |
![]() |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工程学院1000平方米汽车实训基地。 |
本报记者 陈阳
“所学专业对口,求职目标清晰,3年求学经历,让我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学到真本领、真技术,也终于圆了自己的‘汽修梦’。”8月17日,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工程学院2021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吉利汽车订单培养) 专业学生韦雨告诉记者,得益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指导与培养,自己也顺利实现“毕业即就业”。
2021年9月,怀揣着对汽车制造的热忱,韦雨成为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 (吉利汽车订单培养)专业的一名新生。
入校前,韦雨就下定决心报考汽车制造相关专业,“这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能,我想挑战自己!”
然而,第一次踏进学校汽修实训室时,韦雨就被眼前各种眼花缭乱的零件打个措手不及。“万事开头难,但我相信,只要踏实走好每一步,总有学会的那天。”
在学校学习的三年里,韦雨深入学习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等核心课程,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实践操作,埋头在汽修实训室里一遍遍钻研从设计到装配的全过程,努力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大一加入学院学生会,竞选班级副班长,到大二积极竞选学院学生会主席,努力提升组织策划能力,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韦雨在简历上详细罗列了他在专业领域内的技能、实习实践经验以及在学校获得的各类奖状,而这些努力的背后也为他最后的就业之路奠定了基石。
韦雨所就读的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 (吉利定向培养) 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与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探索双元混合制办学,并开设吉利名企就业班,校企双方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校企资源等措施,使学校在为企业输送的毕业生入职后,能够无缝对接企业岗位需求。
2023年7月,韦雨和班上的21名学生进入吉利汽车衢州基地,进行为期8个月的实践学习活动。参观智能工厂生产线、体验各种新能源汽车品类、感受新能源汽车的节能环保……这段实习经历让韦雨受益匪浅,他说:“实践得到的经验更为宝贵,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前沿技术。”
随时拿着笔记本将企业老师讲述的操作重点、流程依次记下,遇见问题立马询问,还时常与带队老师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实习期间,韦雨以积极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他善于与同事沟通协作,在团队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从快速地脱颖而出,担任了操作车间班长一职。
凭借实习期间优异的表现和最终面试环节制作精美的简历、大方得体的交流以及清晰的表达能力,韦雨获得企业的青睐。2024年7月,韦雨一路过关斩将,正式成为吉利汽车衢州基地的一员。
如今,抓住每一次机会的韦雨已经成为吉利汽车衢州基地的一名“新星”员工,怎样让学校里学到的技能转化为生产中实际的问题,是韦雨每天仍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立足工作岗位,韦雨从不安于现状,每天抓住碎片时间,用来学习新的知识,攻克技术难点,希望能在更精更专的领域,取得新突破。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岗位实习工作,将实习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我们从韦雨身上看到了作为一名学生应该有的职业素养、技能实践、就业竞争力。今后,我们也希望校企间加强合作,共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浙江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西南地区人事负责人崔浩浩说。
现在的韦雨,穿着一身干练的工作服熟练地操作着各种智能设备,而那个曾经怀揣在心里的“汽修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站在全新的平台,我有了更远的目标,掌握修理维护车辆的技能并不是学习的终点,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制造’在世界的舞台上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和立足之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