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中职学校汽修专业骨干教师班朝海
他的课堂“花样”多多
![]() |
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培训。 |
![]() |
![]() |
本报记者 史紫嫣然
在长顺县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车间里,发动机的轰鸣声与工具的敲击声此起彼伏,教师班朝海正专注地指导学生排查故障。13年来,他扎根职业教育,以匠心与热爱培育技能人才,用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技能报国”的信念。作为黔南州中职学校汽修专业骨干教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篇章。
01
车间成为“第二课堂”
面对汽修专业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不足的情况,班朝海创新提出“以兴趣为起点、以实践为抓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路。在他的课堂上,抽象的汽车构造原理变得生动形象——发动机被比喻为“心脏”,电路油路则是“血管系统”,复杂的专业知识瞬间变得直观易懂。
为强化实践教学,他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带领学生深入校企合作汽修企业的车间,通过拆解真实零部件、分析实际故障案例,让学生在“真刀真枪”的实操中提升技能。同时,他敏锐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培训,将新能源汽车维修、智能网联汽车检测等前沿技术引入教学。2023年,他主持修订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增 《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系统维护》 两门课程,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升级同步发展。
02
做中学 学中赛 赛中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班朝海的教学理念,也是他不断探索教学创新的动力。在2025年4月举行的黔南州中职教师教学设计与展示评选活动中,他的参赛作品 《汽车启动系统组装与调试》 凭借鲜明的创新特色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荣获州级二等奖。该教学设计采用“项目化驱动”模式,以真实维修工单为蓝本,构建“故障诊断—方案制定—实操维修—质量验收”四阶任务链,高度还原企业工作场景。
此外,他巧妙运用虚拟仿真技术,突破实训设备限制,逼真模拟汽车电路故障,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他将“工匠精神”“安全生产”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案例,通过剖析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事故,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与规范意识。
作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念的践行者,他指导学生参加州级职业技能大赛,近三年斩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2024年,他主持的州级课题《中职新能源汽车现场工程师培养基地建设研究》顺利开题,并成功申报“贵州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他总结的“做中学、学中赛、赛中创”教学模式,已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范例。
03
细心、耐心与爱心
“中职学生需要更多的耐心、信任和发现。”班朝海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对于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他倾注“三心”:细心发现闪光点,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建“技能训练小组”,提供竞赛平台;耐心铺就成长路,利用课余时间,自编“汽修专业顺口溜”帮助记忆;爱心守护求学梦,2024级一名学生因家庭变故萌生辍学念头,他多次家访,耐心沟通,并积极争取勤工助学和实习机会,最终帮助该学生重拾信心,在州级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
展望未来,班朝海计划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建立农机“校中厂”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实现教学与生产无缝对接。同时,他将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平台上,组建汽修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他坚守的教育初心。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他正以匠心守护初心,以拼搏践行使命,继续深耕职教沃土,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