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01版:报纸封面
->
给“拆家”孩子多点自由成长的空间
给“拆家”孩子多点自由成长的空间
![]() |
司简言
贵阳一中学生杨予墨捧回“中国科协主席奖”,成为贵州省首位获此殊荣的青少年。有趣的是,这位大奖得主是位“拆家达人”,各种电子设备、玩具到他手上,很少有完整的。
面对七零八落的“拆家现场”,多数家长可能会呵斥孩子,定性为调皮、捣蛋、败家。“拆家”背后,是求知的欲望,兴趣的养成,在好奇探索中埋下了成长成才的种子。如果拆家行为带来的是一顿批评呵斥,不被正向引导,“别乱碰”、“怎么这么不爱惜东西”、“刚买的东西就弄坏了,败家玩意”……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往往会磨灭孩子的天性,压缩成长成才的空间。
真正的人才往往不是中规中矩的“乖娃娃”,他们是在“另类”、“不安分”、“调皮捣蛋”中成长起来的。那些爱拆东西的孩子,可能是个未来的工程师;那些总是在本子上乱涂乱画的孩子,可能是个未来的设计师;那些好动静不下来的孩子,未来可能是个体育健将。
杨予墨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善于引导包容的家长老师。家长没有呵斥他的败家行为,老师没有扼杀他的奇思妙想。这种包容与引导,正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教育的意义所在。
我们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空间,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加以引导,而不是规定生长的方向,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每一个拆家的孩子,都有无限可能。当你看到孩子又在“调皮捣蛋”时,请记得:你面对的也许不是麻烦,而是一个等待绽放的成才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