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5日 星期一

菜园子

2025年08月25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 胡云学

    乡镇教书的日子里,半山腰上,有两片“菜园”:一片是汗滴入土、青翠养胃的菜畦;一片是心灯长明、书声育人的讲台。它们共同滋养了那段清贫而丰饶的山中岁月,也埋下了走出大山的种子。

    ——题记

    我是2003年才从打易中学调进县城的。1988年师范毕业,我回到母校教书,一待就是十五年。母校打易中学,坐落在黔西南州望谟县的大山深处,离打易镇上有三里多路。学校在半山腰,背后是密匝匝的林子,门前有条小溪,省道望谟到紫云沿着溪边砂石路而走,学校后山不远就是十来户人家的余家寨。

    回想那十五年,除了教书,最鲜活的记忆,就是课余和老师们一起开荒种菜的日子。

    山里闭塞,一个星期只赶一次场。平常日子,集上冷冷清清,想买点新鲜菜蔬,难! 赶场天买回的菜,放不了几天就蔫了、烂了。没办法,只能多买点捧瓜、洋芋、黄豆这些能放久一点的。于是,自己动手开荒种菜,就成了老师们的老传统。

    校园四周荒地多得很。一放学,有家室的老教师们就扛起锄头、撮箕、水桶、粪桶,有的带着老婆孩子,三三两两散到荒地边。除草的,挖地的,栽苗的,撒种的,挑水浇粪的……还有人不怕脏臭,去厕所粪坑里舀大粪。汗流浃背,气味呛人,累是真累,但看着自己一锄头一锄头整出来的菜地,心里头是踏实的,是快活的。刚分来的年轻老师看着,也赶紧买了用具跟着干。

    这片开出来的荒地,成了我们课外的“第二菜园子”。种菜能活动筋骨,消磨课余时光,最实在的,是解决了吃菜的大问题。大家精心伺候着,园子里四季菜蔬不断:春天有韭菜、莴笋,夏天挂满茄子、豆角,秋天南瓜滚圆,冬天萝卜白菜水灵灵。清晨去园子,摘一兜挂着露水的嫩白菜,掐一把青翠的豆角,抱回一个敦实的南瓜……这些沾着新鲜泥土气的菜,是自己汗水浇出来的,下锅一炒,格外香甜。哪家炒了好菜,站在门口吆喝一声,几张课桌一拼,各家端上拿手菜,说说笑笑,简陋的校园里就有了热腾腾的烟火气,成了最暖心的“长桌宴”。

    日子过得简单,却也热气腾腾。没有城里的热闹排场,但这十多位老师聚在山旮旯里,就像一个亲亲热热的大家庭。谁家娃儿头疼脑热,大伙儿帮着找药请医生;哪个老师身体不舒服,立马有人顶上他的课;哪家做饭时发现油盐罐子见了底,邻家顺手就递过来:“先用着!”这份互相帮衬的情谊,是清苦日子里最暖心的相融。

    可老师们心里头最金贵的“菜园子”,还是脚下这三尺讲台。看着从各个山沟沟里聚拢来的娃娃们,像一株株刚破土的小苗,老师们白天黑夜都扑在上面。

    白天,认认真真讲好每一课,仔仔细细辅导,就一个念头:多送几个娃儿靠读书走出大山! 为了多给学生讲点东西,老师们有时会“争”自习课,争得脸红脖子粗。下课铃刚响,下一节课的老师就守在教室门口等着;有的干脆连堂上,舍不得浪费一点钟点。

    煤油灯下,批改作业,写教案,用铁笔在钢板上“吱呀吱呀”刻试卷……那股子使不完的劲儿,是学校的老底子,也像春雨,悄悄润着山里娃的心田。

    山里的天仿佛亮得早些。天刚蒙蒙亮,山路边、树林下、草丛里,就能看见三三两两的学生,站着的、坐着的、蹲着的,捧着书本念念有词,琅琅书声跟着晨雾在山谷里飘。晚上,教室里几颗脑袋凑着一盏小油灯,亮光映着他们专注的脸。就是凭着这股子钻劲儿,打易中学在八九十年代的望谟县闯出了名头,中专、中师的录取率年年拔尖。那时候,农家娃考上中专、中师,就等于捧上了“铁饭碗”,跳出了“农门”。老师们看着自己“主菜园子”里精心伺候的“小苗”一茬茬长大,走出大山,老师们心里的那份满足和自豪,比什么都甜。

    那时候是真苦。教室是七八十年代的老砖瓦房,吱嘎作响。学生宿舍少,大部分娃儿得租住在附近农家。放学后,他们不光要做作业,还得自己上山砍柴生火做饭。住得分散,没法集中上晚自习。老师们就自发组织起来查夜。晚饭后,几个人约好,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村串寨,挨个到学生寄住的地方看看,催他们温书。偶尔逮着贪玩打扑克的,免不了一顿说教。那手电筒的光,在漆黑的山路上晃悠,照亮的,是娃娃们走出大山的路啊。

    前些年,我偶然回到曾经工作过的老学校。眼前一片荒凉,野草长得比人还高。2011年那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裹着泥石流冲垮了老校舍。灾后,学校在别处重建了新校园。走进新校区,豁然开朗:花园似的环境,崭新的教学楼,亮堂的实验室,干净的宿舍、食堂,宽阔的塑胶操场……真是“鸟枪换炮”了。

    站在新校园里,心里头五味杂陈。当年养活我们的菜园子,煤油灯下的伏案身影,清晨山间的读书声,夜晚查夜晃悠的手电光……都随着老校舍的坍塌,埋进了时光里。

    日子好了,新“园子”更大更亮堂了。但当年老师们在“菜园子”里磨出的那股子劲儿——不怕苦累的韧劲、你帮我扶的温情、为娃娃们拼尽全力的心——才是打易中学最宝贵的根。愿这深扎在泥土里的根,在新校园更肥沃的地里,长得更壮实,继续托起一代代山里娃的梦想,结出更新更甜的果。

    作者单位:望谟民族中学